中华民族历史与发展简判(7)

时间: 2010-03-30 11:03    来源:         点击:


  在道德主义的旗帜之下,中华文明的现实主义也表现得极为充分。不做长篇大论的系统性文章,成为几千年来中华文人墨客的共识。这并非因为写书就没有实际效用,而是因为脱离现实比较远而已。李泽厚从哲学比较出发,认为中国古代哲人普遍具有“实践理性”,即重实践优先于思辨理论,“内圣外王”“修齐平治”比著述立说重要得多。直到今天人们称颂仍然是什么“德才兼备”“又红又专”,所以就应该理解为什么“竹林七贤”能够名流千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历史上名士推崇“逸隐”、皇帝注重举“孝廉”,作为皇帝和士大夫的共同之处和结合部——存在着一条“终南捷径”。这种重实践和心灵安逸、轻思辨和系统著述,和西方相比,实际上是更关注人本身而较少关注外部世界。与晚近西方从基督教原教旨主义的泥潭罢足以后,又一头扎进了极端现实主义的汪洋大海之中,是有非常密切的因果关系的。西方的一些人也常常取笑孔老二及其徒子徒孙,都不能称为哲学家。实际上以西方的标准来谈论中国文化,则鲜有上得了台面的东西。反过来用中国的标准来看待西方,西方蛮夷也难有值得称道的货色,而这正是中国在晚清时期还怀有老大心态的一大心灵支柱。 

  在计划经济时代办企业,大而全和小而全为主要特色,这中间虽然有出于防范战争的考虑,但企业办幼儿园和学校医院,恐怕就不是这个原因。有人说共产党不懂时市场经济的规律,也有人指共产党是建设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说法虽然不同,但共同性还是有一点的,那就是并不按竞争的要求来看待企业的。在企业中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和铁饭碗,确实是解除了工人的最大隐忧,这既是共产党在人民战争中对民众的“解放”承诺,也是共产党人对于其本身的中国性摆不脱的自然表现,最终服从道德原则的指引——为民众谋福利,而不是相反为了竞争使用解雇等手段相威胁。在大陆的国有企业中,竞争和效率并不是最优先的原则,这是确凿无疑的,在以人为目的还是人服从经济目标的问题上,与西方企业有着根本的差别,在开放之初曾有日本人据此认为:在大陆只有工厂没有企业。 

  虽然很多人人自认为是革命的,但一些不经意的话语也流露些许真情,小平曾经说过他只读过共产主义ABC,有的党史专家猜测那是指《共产党宣言》。后来看张国焘的回忆,苏联的布哈林真的写过一本《共产主义ABC》的书,给那些读不懂大部马列的人学习。不管怎么说,共产主义决不会是读一本入门读物的中国乡巴佬得心应手的事业,人民战争和战时共产主义的某些宝贵遗产,也不是可以随便应用到和平时代的。虽然大陆搞过批林批孔,但在文革期间,到过中国的人如费正清等大都认为大陆更象是孔子的祖国。几乎可以这么说,共产党在说辞上70-80%是马克思的,但在实践上则70-80%是服从内心深处的道德指引,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被费正清看破实在是不足为奇。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