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语境里的中国哲学(7)

时间: 2009-09-20 23:46    来源:孙仲 中华读书报    佚名     点击:

我们中国哲学讨论,过去一直以西方为对话的基础,这个是非常有限的范围。我念大学的时候,印度三大传统都要学。现在基本上印度的不学,中国的念中国的,对西洋懂得不多,西洋又不太重视中国,这个在教育内部就产生分割。所以我最近提的一个概念,用“多元他者”代替“他者”这个概念。现代西方很多哲学家如德里达等人都讲他者,但是要知道他者已经是一种抽象,而且他者跟自我这样的分割已经有某种二元性包含在内。事实上我们中国哲学里面讲的都是多元他者,你看五伦的关系。你一生下来就生在种种关系里面,面对的是多元他者。儒家有这个了解,道家讲万物,万物也是这样。

由此我提倡另一个概念,外推。外推就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走向自己不熟悉的陌生人,外人,走向多元他者的一个行动。

比如说交谈是什么呢?对我来讲交谈就是相互外推。这包含几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语言外推,你把你的道理,你的哲学或者你的价值、信仰用多元他者可以懂的语言说出来,用他人可懂的话,来讲自己喜爱的东西。中国近现代以来一直不断引进西方。我上次来武大演讲的时候,你们这里有一个教授,他问我中国的东西在西方有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力?他就质疑这个,因为他是做西方哲学的,他认为西方的才是哲学。我们一直在吸收,可是外推的工作做得太少。我们当时不是因为崇洋媚外跑出去的。我们之所以愿意出去,基本上要用外人能够懂的话去讲我们喜爱的东西,不是我们求生存之道,而是包含着一种内在的慷慨,这种慷慨我们希望国内学者都学习到。

第二个层面是实践的外推,因为所有的价值,所有的思想都是在某一个社会组织或者是文化脉络里面产生的,如果你把它从一个脉络里面抽出来放在另外一个脉络还行得通,还有效,那就代表你有更大的价值;如果放在别人的脉络就行不通了,只是在你这个小范围里面有效,那你就必须自己检讨,这是实践的外推。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