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劝农制度的历史分析(4)

时间: 2010-03-31 11:38    来源:         点击:

        其二,二月出东郊劝农之时,还须作劝农文一首,以宣告君王“德意”。北宋胡太初谓当时的县令“岁二月望,为文数行”,南宋刘爚(1144—1216年)《长沙劝耕》诗曰“是州皆有劝农文,父老听来似不闻”⑾,皆指此。现存宋人别集中数量不少的劝农文,看来大多都是当时地方官东郊劝农时的官样文章,且大多卖弄文词,佶屈聱牙,“古语杂奇字,田夫莫能读,况乃识其意”。劝农文由地方官向父老宣读后,还要在各处张贴。朝廷每次举行藉田大礼,或有颁布其它与农事相关的诏文,也要印发各地张贴。这是中国传统社会官府向民众传递信息的主要形式。南宋绍兴十六年藉田大礼前,就有官员提议“望诏守令以来春耕藉之后,出郊劝农,谕以天子亲耕,使四方晓然,知陛下德意,仍自今每春行之”。
        这样的劝农“职责”,在大绝大多数情况下之流于形式,是可以想见的。有时还会形成一些弊端,文献中有不少反映。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范仲淹(989--1052年)作《上执政书》,即已指出:“今国家有劝农之名,无劝农之实,每于春首,则移文于郡,郡移文于县,县移文于乡,乡矫报于县,县矫报于郡,郡矫报于使,利害不察,上下相蒙,岂朝廷之意乎。”宋高宗也说:“守令有劝农之名,无劝农之实,徒为文具,何益于事。”郡守、县令们所作的应景文章,极少能真正起到“劝农”的作用,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前引刘燴《长沙劝耕》诗即日: “是州皆有劝农文,父老听来似不闻。只为空言难感动,须将实意写殷勤。”南宋末年人刘埙(1240—1319年)的《花雨劝农日》诗写得更生动:“山花笑人人似醉,劝农文似天花坠。农今一杯回劝官,吏腊民肥官有利。官休休民休休,劝农文在墙壁头。官此日民此日,官酒三行官事毕。”
        于是,在更多的情况下,东郊劝农自然变成了地方官们的春日郊游活动。前引胡太初《昼帘绪论》即载:“(县)令以劝农系衔,朝廷以劝农,著令非不勤,至今也不然,岁二月望,为文数行,率同僚出近郊,集父老读之,饮食鲜少,甚至折钱,事毕即自携酒肴妓女,宴赏竟夕,实意安在哉?”甚至“视前驱拥旌旄,后队繁鼓吹官”,大肆铺张。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六月,直秘阁王湛出知阆州回到临安,上奏高宗:“乞申严法禁,守令劝农不得辄用妓乐,宴集宾客。”可见地方官们变劝农为游乐已成了普遍性的现象。当时宋高宗曾下令有司立法以禁止之。两年后,殿中侍御史叶义问(1098—1170年)上言,仍提到“州县每岁出郊劝农,置酒宴会,其实扰人”。且提议由户部立法,令各地劝农“罢置酒之礼”.“不得因而饮酒”。但如同当时许多弊政一样,这一现象之无从令行禁止,是可以想见的。各地守令们的这一春日郊游活动,有些还形成了一些固定的仪式,被视为风流雅事,由地方文献记载下来。南宋周密(1232—1298年) 《癸辛杂识》记载湖州著名园林之一的丁氏园:“春时,纵郡人游乐。郡守每岁劝农还,必于此舣舟宴焉。”有些地方官则喜欢乘机到寺院礼佛。《景定严州续志》卷四《寺观》:“郡官之劝农,诣近郊寺院,无常所。”那么,这种“父老听来似不闻”、“徒为文具”的劝农之制,何以能在中国传统帝制时期长期存在,并不断制度化呢?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