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劝农制度的历史分析

时间: 2010-03-31 11:38    来源:         点击:
        中国的文化向以注重形式而著称于世。如果当某种看似形式主义的现象在历史上长期存在,并进而不断制度化,就须引起历史学家应有的关注了。“劝农”制度就是这样的一种现象。中国历史上的劝农制度起源颇早,历代时行时废,文献记载也颇零散。北宋真宗景德三年(1006年)二月,朝廷令地方官以“劝农使”入衔,从此形成制度,直至清末行之不缀,影响深远。同时,由于雕版印刷术的普及,从宋代起传世文献增多,留下了相当数量的关于劝农制度的记载,尤其是当时文人别集所收录的地方官的“劝农文”,数量不少,第一次给了我们以分析这一制度具体内容与其前因后果的可能。
        不过,可能正因为它的流于形式的特性,学术界对传统劝农制度一向关注甚少。20世纪30年代曾有学者对它作过一些初步的介绍,惜未能深入。近年来则基本未见有学者留意①。本文根据资料的可能,首先介绍宋代劝农制度的基本内容,其次利用政治文化学等的分析工具,就我们如何理解传统劝农制度,略作尝试。考虑到劝农制度作为传统专制国家一整套仪式性制度的典型案例,前期研究成果——尤其是可供参照的研究范式——基本阙如.本文的分析自属初步的尝试。

一,劝农制度的源起
        中国历史上劝农制度的本意,指由统治者来劝勉诱导天下民众以农为本、力田南亩。以仰事俯育,供亿国家。《管子》所谓“劝农功以职其无事,则小民治矣”②。从内容看它又可以分两个侧面:其一是君王亲耕藉田,为天下率;其二则是通过种种途径向民众传递君王重视农事的信息,以达到劝勉诱导的目的。
        历史上君王的亲耕藉田是与祀天祈年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以上求天佑,下劝农功,所以带有明显的原始神学意味。《礼记.月令》载:“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又《春秋左传》卷三。襄公七年春:“郊祀后稷,以祈农事也。”在祀天求年之余。君王作为上天意志在人世间的代表,还须亲耕藉田,以示上承天意,下为民率。所以祀后稷、飨先农与亲耕藉田是一套典礼的完整组成部分。如北宋端拱元年(988年)正月,太宗“于东郊亲飨先农,以后稷配,遂耕藉田”。
        中国历代专制王朝无不以“天命”作为其统治的依据,所以一直视包括祀后稷、飨先农在内的、从原始神权国家承袭而来的一整套祭祀仪式为国之大典,奉行虔诚。不过也许是由于后世国家世俗色彩增强,或者相比之下劝诱农功毕竟不如天命的确认来得重要,总之亲耕藉田看来并非如郊祀大礼一样属国之常典,而是帝王玉趾少举,偶尔为之。宋代历朝举行亲耕藉田之礼的,见诸记载仅有四次。第一次是建国初期的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正月,第二次在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二月,第三次是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正月,最后一次是在南宋前期,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年)正月。典礼过程少不了种种烦文缛节,并事后诏告天下,宣付史馆,群臣称贺等等,不一而足。总之由今人看来纯属形式主义。事实上,至少从时人的眼光看,亲耕藉田制度并非完全的政治作秀,而是认为可以由此向民众传递一种明确的信息。宋仁宗明道二年为行亲耕之礼,诏告天下:“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