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宰辅集体领导制(8)

时间: 2006-09-20 15:50    来源:         点击:
公议”,门下侍郎韩维认为“以执政妨用人,不可”(《长编》卷384)。元祐四年(1089)十一月,“枢密都承旨王岩叟除中书舍人,岩叟自言亡妻乃孙固女,乞避亲嫌也。”(《长编》卷435)元祐六年(1091)二月,苏轼拜为吏部尚书,因其弟苏辙时任尚书右丞,故复改苏轼为翰林学士承旨。元祐四年(1089)十一月,“枢密都承旨王岩叟除中书舍人,岩叟自言亡妻乃孙固女,乞避亲嫌也。”(《长编》卷435)相对于二府宰辅之间来说,宰辅与其主要下属官员之间的回避制度并不是被很严格地执行,随时有更多的例外。6、集体领导制的破坏。宋代的相权有一个逐渐膨胀的过程,当膨胀的相权集中到个人身上时,就意味着集体领导制的破坏。在体制正常运转的情况下,朝廷一般需要防范独相局面的出现,以免破坏集体领导制。元祐四年(1089)六月,右仆射范纯仁出知颖昌府,中书只剩下吕大忠一位宰相,右谏议大夫范祖禹进言说:“独任一相,……未免益劳圣虑,太平之期,未可望也。……皇帝未亲庶政,尤不可使宰相权重,宜防其渐。”(《长编》卷430)但是,在封建“人治”社会,宰辅集体领导制时常会因为种种人为的因素而遭受破坏。在两宋时期,这种制度不断地处于动荡摇摆之中,不时地滑向一相独断的局面。首先,宋代没有从制度上对一相独断做出限定,相反,制度是允许独相格局之存在的。所以,宋代深受皇帝信赖的宰相或善于操纵皇帝的权相,往往在中枢独揽大权,破坏集体领导制。北宋时期的一相独断,大多还是在皇帝的控制之下,南宋时期,则时常演成权相弄柄的失控局面。其次,宋代依然实行首相制度,以昭文相为首相,后来则是以左仆射、左丞相为首相。出任首相的大臣,常常是最受皇帝信任的,于是,形成了集体领导制之中的核心。有时,其他宰相须依照首相意志行事。再向前发展一步,集体领导制自然就遭到了破坏。当然,也有首相受制于次相、形同傀儡者。如熙宁三年(1070)九月,参知政事韩绛为陕西路宣抚使,负责西北边事;十二月,以参知政事韩绛为昭文相,“遣使即军中拜之”,又以参知政事王安石为史馆相。一直到熙宁四年(1071)三月韩绛罢相,韩绛始终在西北军中,未真正回朝廷任职,朝中只有史馆相王安石独断独行。再次,权力对多数人来说都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在任宰相总是想通过多种手段,更多地获得皇帝的信赖,从而更多地获取权力,凌驾于其他宰相之上。皇帝也希望保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