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中华文化 ——读书读出的几个困惑(4)

时间: 2006-10-10 11:43    来源:         点击:

翻译《天演论》,先生的本意是希望通过中西文化对比,引起国人对中华元文化的重视,尤其是对《周易》这部经典的重视。先生在《天演论·译序》里写道:

近二百年,欧洲学术之盛,远迈古初。其所得以为名理公例者,在在见极,不可复摇。顾吾古人之所得,往往先之,此非傅会扬己之言。

紧接这句话之后,严先生以易理对照于西学之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是已。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纬,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紧接这句话之后,先生连续举了三个例子用以证明我们祖先的确“往往先之”。了解西方文化,“反以证诸吾古人之所传,乃澄湛晶莹”;了解西方文化,重新认识中华元文化的深厚底蕴,然后继承之、发展之,这是严先生翻译《天演论》的初衷。严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天演论》并没有架起祖先与子孙之间、传统文化与现代之间、古代易理与现代科学之间的桥梁,引起的却是对西方文化的狂热。祖先所开的端、所拟的大,在当时不是如何续、如何专的问题而是如何批判与抛弃的问题。

笔者困惑的问题是:《天演论》当时影响非常之大,使“中国民气为之一变”,可是那么多的读者为什么没有人真正理解严先生的一片苦心呢?读《天演论》为什么没有先读一下《天演论·译序》呢?

为了验证严复先生的认识,笔者在易理与牛顿之间做了两点比较。

1.原动力问题

牛顿临终有一个极大的遗憾,这就是他没有解决天体与地球运动的原动力问题。原动力到底源于何处?牛顿把这个难题推给了上帝——原动力源于上帝的一脚。

《周易》认为,天地万物起源于一阴一阳两种元素的相互作用,阴阳本身带有原动力与恒动力,两者之间相互推动且力量相等。物质世界在运动中产生,产生之后继续运动,运动的起始不需要上帝的一脚。关于阴阳之间的相互推动,《周易·系辞上》有这样的论述: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乾者,阳也;坤者,阴也。阖者,闭也,关闭也;辟者,开也,打开也。《周易》用形象的比喻——开门、关门——来阐明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动力源于阴阳本身,这里没有上帝的任何作用。一阖一辟为运动的一次性定量,往来无穷为运动的无限连续性,无论是定量运动还是无限运动,动力均产生于自然而然。

2.时空问题

与外物毫无关系的、绝对的时空观是牛顿力学的基础。牛顿认为: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