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中华文化 ——读书读出的几个困惑(3)

时间: 2006-10-10 11:43    来源:         点击:

年、月、时、日以及节令的区分,《圣经·创世纪》中说是上帝的安排。

在中华大地上,年、月、时、日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划分是人的贡献。

黄帝名下已经出现了四分历,所谓四分历就是确定了一年365.25天。《尚书》中的尧已经知道“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一个“闰”字,说明尧时已经求证出了两种历——阴历和阳历,并且形成了阴阳合历。闰月之“闰”,就是为了调配太阳回归年与月亮运行十二月之间11.25天的时间差。中华先贤已经求证出了一月为29天多。多多少?分母为940,分子为499。面对这样的分母与分子,为子孙者能够信口开河说中华文化里没有科学吗?

贵州大学教授张闻玉所编的《古代天文学历法说解》介绍“我国古历在百种以上”。纪年的方法先后出现了岁星纪年、太岁纪年、干支纪年,最后演化为生肖纪年并沿用至今。百种古历说明了什么?一说明了中华先贤求证问题的强烈欲望,二说明了中华先贤求证问题的高超能力,三说明了中华先贤求证问题的思路异常开阔。

历,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完全在科学的范畴之内。

中华先贤创造科学成果仅仅只局限于天文学吗?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主编的《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中可以看出,古代科学技术涉及到了天文学、医学、农学、生物学、地学、物理与化学等多个领域。——中华文化里有科学。英国人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列举了几十项中国早于西方的发明创造,外国人不但承认中华文化里有科学,而且极力赞美了这一点。

“为什么人类近代科学首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产生于具有伟大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东方?”这是李约瑟困惑的问题,也是笔者困惑的问题。

不是早先“没有”,问题出于以后的“失传”与“断裂”。能不能思考一下这样几个问题:有其事必有其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产生的哲理在何处?有其事必有其法。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产生的方法有哪些?有其事必有其动力。中华先贤勇于探索的动力何在?科学探索的精神为何而中断,中断于何时?如果找不回中华民族自己的、独有的思维方式,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与“赛先生”并驾齐驱,什么时候才能走到“赛先生”前面呢?

中华民族为何落后于西方?同样的思考,答案却有多种。胡适先生的答案、陈独秀先生的答案已被大家所熟知,但是严复先生的答案却被人们忽略了。

为何落后于西方?严先生的看法是优秀传统没有得到正常的延续——祖先开其端,子孙没有续其尾;祖先拟其大,子孙没有专其精。先生的看法写在了《天演论·译序》里。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