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思想中的身体与修行 (2)(3)

时间: 2006-10-10 09:41    来源:         点击:

从体验、实践、境界的角度来理解身体的入思方式,与整个中国思想的基本景观密不可分。简扼地说,中国古人视域中的身体是一气流通的生命体,形躯、精气、心灵、神明诸层面,以显隐不同、明闇有别的方式涵育于实存性的身体中。这一理解在根源处来自如下预设:(一)天地宇宙为一气贯通的大生命,侧身天地之中的人,本身就是与大宇宙息息相通的小宇宙;(二)人身小宇宙的外在发露——形躯知觉,与内在伏流——心灵意识,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三)形体与心灵在精气化行中的相济相用,可以激发在己的神明之能,或推扩或虚化而与天地宇宙的根本大道相通;(四)身心修行的根本,在于实践性的境界提升。

在思想和社会的层面正视“身体”的位置,审理由“身体”引发的知识-社会现象,是知识界在现代转型期的一项要务;而本文的任务是:以西方身/心思想为参照系,返观中国古代独特的身体观念和身心修持之学,最后面对当代中国的价值转型,做出切身的思考。

刘小枫指出,“史学是一种解释功夫,知识结构不同,解释也就不同”。他认为,“思想的问题史写法需要论者有义理问题,无论平铺多少材料,背后总有一套思想见识”,只有这样,才能“把时下大哲学问题带入思想史解释”。40)释史以阐思,徵古以衡今,带着切己的现代性哲学问题去勘寻古学的肌理,并返回到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来,这是本文的思路取向,如此取向乃源于自己的心性意向。

注释——

*本文为笔者《先秦思想中的身体与修行》引言部分1、BryanS.Turner:《身体与社会》,马海良、赵国新译,春风文艺出版社2000,第54页。王晓华认为传统哲学中“我拥有身体”的表述是一个错句,“它本质上乃是将我设定为超越于身体之上的神秘主义”,并主张“改变传统的语法:不说‘我的身体’和‘我拥有身体’,而说‘我是身体’和‘我作为身体’”。参王晓华:《个体哲学》,上海三联书店2002,第17页。王晓华原创性地提出了虚践、虚在的范畴,对人的实在的基本结构和社会深层结构做出了全新的阐释,并借助虚在和虚践的范畴将精神定义为身体的自设计功能,从而解决了唯心与唯物、精神与身体的传统对立,创构了无神论品格的个体-身体一元论的自洽体系。其论证简洁明快、雄辩有力,富于思想的激发性。不过,这一体系的现世色彩太浓,对精神的化约多少有些简单化,唯人、唯身体的主张亦显得绝对化。故本文不拟采用其虽然一贯但却激进的观点,而在论述中禀持精神、身体间既充满张力又相互融构的原则。2、俄罗斯东正教神学家特洛依茨基认为,动物没有身体而仅有肉体,人则不仅有种群性的肉体,更有个体性的身体。参特洛依茨基:《基督教的婚姻哲学》,吴安迪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第101-102页。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