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思想中的身体与修行 (2)(2)

时间: 2006-10-10 09:41    来源:         点击:

对中国传统思想的理解,历来多从心性的角度入手,这样的思路对于宋明道学及当代新儒学来说当无疑问,但先秦思想有其不同的问题意识和基本景观,在宋明道学中受到贬抑的身体、情意、才质,并不在先秦思想的关注域之外。31)充分考虑身体情意的因素,从身心的交融来考察先秦思想,当更为切题。诚如黄俊杰所言,从“即心言心”的进路拓展到“即身心互渗以言心”的进路,可为中国思想史研究开拓新境界。32)

五、研究的定位

身体这一范畴实有多维的面相,除了生理性的肉体与心理性的情感、意识,还牵涉到社会族群与历史文化的复杂网络。社会学家约翰•奥尼尔(JohnO’Neill)在生理身体与交往身体的大框架下区分出了五种身体:世界身体、社会身体、政治身体、消费身体和医学身体。33)黄俊杰指出,有关中国思想传统中的“身体观”的研究展现出三方面的视野:作为思维方法的“身体”;作为精神修养的“身体”;作为政治权力展现场所的“身体”。34)杨儒宾在其极具开拓性的煌煌巨著《儒家身体观》中梳理了先秦儒学身体观的四个面向:意识的身体、形躯的身体、自然气化的身体和社会文化的身体。35)从不同的角度观照身体的各个侧面,当能对这一历史、社会和文化脉络中复杂的现-象有更深透的理解。

在根本上,中国哲学是生命体验、身心修持之学,这种体验、修持不仅仅是名言的讲论、规范的践履。其实支撑着名言和规范的,更是一种实修实证的切己炼养,归根结底是要在身心中得其受用。以此,本文关注的是境界修行中的身体,重点在于对身心感受和身心转化的现象学考察。相比西方世界,古代中国的身体观有其独具的特色。36)刘小枫曾谓汉文为一种“肉身性语言”,37)这种说法是新颖而适切的。那么,中国思想是否可说是一种肉身性的思想呢?在某种意义上应该是可以的。古代思想中关于“身”的哲学言谈——省身、正身、修身、守身、反身等,多得不胜枚举,身体在古代中国常常社会化为国家、政治的隐喻(metaphor),从作为汉思想载体的汉语言来看,也有太多与身体器官有关的成语、熟语。可以说,身体这一范畴,已潜移默化于中国文化的脉络织体中,如盐在水、莫可指名而触处皆是。但,这还不是最为根本的原因,问题的关键在于思想的基本构架上。

西方世界的文化样态与思想质地由古希腊形而上学与基督宗教(公教、正教、新教)所营构。虽然这两大谱系间有着理性与信仰的紧张,并且“雅典与耶路撒冷”(舍斯托夫语)的对峙自古就有,但先验的绝对理念与经验的表面现象、超验的神性世界与世俗的感性世界的两分势态,却是它们共同的思想构架,在此构架中,理念、上帝与现象、人世悬绝而不可通约。而在中国思想的视域中,形上与形下不即不离、相济相用,大道就在日用常行中发用,于经验之灵妙处即可会得道体流行,所谓道不离器、理在事中是也。故人虽有限,却又能直彻本源而“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中庸》第二十二章)。与西方那种神/人二分的思致相较,汉思想显得是一种世俗化、经验性的思想,而神圣化、超验性即寓于其中。在这个意义上,说汉思想是一种“肉身性思想”,应该是可行的。38)不过这种“肉身性”不是在生理肉体和物性私欲的意义上讲,而是在形躯身体、精气化行、心灵情意、神明道境四位一体39)、显隐相济的意义上讲的,这里有着一种不一不异的关系:就价值论讲,三者不能等同,其间自有价值上的高低阶序;但就存在论和境界观言,三者毕竟是一体相通、浑融无分的。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