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之西晋灭亡(林洛)三(12)

时间: 2007-11-19 22:51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佚名     点击:

所谓“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正是对东汉人才任用现实的真实写照。

曹魏想改革这种毛病,就实行“九品中正”之制,也就是说,直接由中央政府派考察官到地方上去品评人物,以此作为吏部任命人才的任命机制。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曹魏建立后由吏部尚书陈群提出。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以此制选官。

但是结果我们很清楚,这种制度导致的结果最后又像《晋书》刘毅传里所说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完全有悖了创立的本意。

曹丕为代汉作准备而推行的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世家官僚垄断选举的工具。

为了取得世家官僚的支持,司马氏对他们采取笼络和放纵的政策。司马炎建国后,继续实行这一政策。因而出现了“公门有公,卿门有卿”的局面,这就是典型的门阀政治。

门阀士族拥有特权并与庶族保持着严格界限。

政治上,他们累世做职闲望重的高官;经济上,按官品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人口,并且不向国家纳租服役;社会地位高人一等,不与无特权的庶族(又称寒门)联婚和同乘共坐。

为了保护自己的特权,他们特别注意门第。他们垄断政治,排斥庶族寒门。庶族即使做官以后,依然受到士族的歧视。他们几乎完全操纵“九品中正”的选官制度。

为什么曹魏制定的“九品中正制”到了晋朝,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主要是由于中正官职多为世族门阀出身的官僚所把持,这一制度变成为他们培植门阀私家势力的重要工具。

《晋书·段灼传》中,段灼曾对晋武帝说:“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

这样,九品中正制已不再是真正选拔人才的途径,这一情况的出现,加速了士族制度的形成,也是西晋政治迅速走向黑暗的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知道,唐朝之后推行的是“科举制”。这种改革的选举制度比起“九品中正制”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但是始终没有做到本质上的突破,最后科举制也沦落成为写八股文比赛,而不是真正的选拨人才。

就这样,历史往往陷入了一个怪圈,始终无法解决人才选拔制度,看来还需要在文化和思想上有所突破才行。

晋朝另外一个突出的社会风气是“清谈”,我们都知道“清谈亡国”的说法,但是事实上的“清谈”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