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史前文明化进程初探(3)

时间: 2008-01-18 16:40    来源:    杨立新     点击:

   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以上分析表明,此时江淮地区的史前氏族经济已有很大的发展,它对本区文明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文明化进程的社会基础      氏族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促使氏族内部社会关系也发生着变化。 

  (一)新的社会分工出现。农业的发展为新的社会分工奠定了基础。从当时的玉石器制作的工艺水平看,具有规模大,工艺复杂的特点,这必须要有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来承担。像凌家滩遗址中随葬玉料、玉芯的墓葬,墓主可能属于制玉工匠。玉器制作工艺繁杂,费工、费时。从凌家滩出土的玉石器的数量看,决不是几个人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通过多道工序的流水作业,分工协作,才能完成。此外,随着制陶技术的提高,也需专门的工匠和生产部门来组织生产。总之,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看,石器制作业、玉器制作业、制陶业、纺织业等已从农业中分离,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氏族内部已出现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二)氏族内部社会关系的变化。墓葬是死者生前社会关系的真实反映。从此期的墓葬看有以下变化:一是贫富分化的出现。如在薛家岗遗址三期文化80座墓葬中,随葬品有陶器、石器、玉器等。其中随葬品在2—4件的有48座,占60.5%;5—7件的有22座,占27%;10件以上的仅有10座,占12.5%。在含山凌家滩墓地,随葬品少的墓仅有几件,多的墓可达上百件,两者的悬殊差距更加明显。二是私人占有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民族志材料表明,最早变为私有财产的物品,包括个人使用的装饰品、工具、服饰、以及生活用具等,随着私有制的发展,这些物品逐渐变为财富、动产而成为人们追求的对象。如薛家岗M44,随葬品有46件,其中陶器3件,石制生产工具9件,包括五、九、十一、十三孔石刀各1件、锛1件、凿1件、铲3件,玉器34件,在整个墓地中属于最丰富的。在凌家滩遗址,一些大墓随葬多件生产工具和玉器的现象则更多。如M4、M15、M29等3座墓,总计随葬品为338件,其中陶器28件,占9%;石器61件,占18.5%;玉器246件,占72.5%。像薛家岗遗址M44、凌家滩大墓等基本以玉石器随葬品为主,一些生产工具无使用痕迹,尤其是作为非生产性的玉器装饰品的大量存在,表明这些玉石器具有动产的性质而被个人所占有,死后带进幂府中继续享用。三是出现地位尊卑,产生特权阶层。从墓地的布局看,一般大墓多位于墓地中心,而小墓则分布在墓地的两侧。如薛家岗遗址T6探方内分布着16座墓葬,其中M58、M40、M44、M47等4座大墓居于中间,而其他12座小墓则分布在周围,大墓位置显赫,这表明墓主之间生前存在着等级身份的差别。从随葬品的内容看,这些大墓的主人应为氏族内部产生的新权贵。如凌家滩M4,出土有玉龟、刻纹玉牌、玉勺等器具,并有一套由大到小的石铲,其墓主可能属于祭祀或神职人员。M29出玉人、玉鹰、及一批玉石质铲、钺和戈,墓主身份可能属于军事首领或氏族首领。“国之大事,在祀在戎”。这些人占有丰富的财富,他们高高在上,掌握氏族的祭祀、军事大权,应属于氏族内部的特权阶层。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