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地区史前文明化进程初探(2)

时间: 2008-01-18 16:40    来源:    杨立新     点击:

(二)  

   手工业生产部门空前繁荣。一是石器制作。这一时期的石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数量多,大大超过了前期。在石器的制作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石器造型规整,制作精致,从切割、成型、钻孔到抛光等加工技术已比较成熟。像薛家岗的大型多孔石刀、风型石钺等,体大扁薄,造型规整,厚度仅0.5厘米,尤其是石刀孔距分布均匀,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二是玉器制作的兴盛。此期的玉器发现数量大,种类多,造型美观,制作精细,表面光亮,并出现圆雕、浅浮雕、透雕等新工艺。如一些环、璜的孔眼仅有针眼大小;有的玉器如凌家滩的玉喇叭壁厚仅1毫米,轻如薄纸;像凌家滩的玉人、玉龙、玉鹰、玉龟等,造型新颖,制作精致。这些都表明当时的玉器制作,已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制作如此复杂、精致的玉器,仅靠手工是难以完成的。通过对玉器加工痕迹的分析,当时的玉器制作已使用原始砣机、夹具、钻头等简单的机械。此期江淮地区玉石器制作,可以说它凝结着史前科技的萌芽,代表了史前玉石工艺的最高水平,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三是制陶的发展。陶器生产与史前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制陶工艺也有长足的发展。此时轮制技术的发明,使陶器的胎质厚薄均匀,器物种类丰富,造型规范。如常见的壶、鼎、罐、豆等基本器类,除足、口、柄或圈足部位的形式有所不同外,基本器身变化不大,陶器的产量也大大提高。其他诸如纺织、制骨等手工产品的生产也都有较大的发展。 

(三)

     交换的扩大。氏族经济的发展,导致氏族内部以物易物交换的出现,同时氏族间也可以通交换的方式获得稀缺物品。江淮属于史前玉石器手工业发达地区,玉石器产品的交换尤显突出。如薛家岗文化的多孔石刀,不仅在邻近地区而且在赣北、鄂东等周边地区的一些遗址中均有发现。这不排除本地制作的可能性,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产品是通过交换流传到这些地区。其次,江淮地区的玉器产品在同期的许多遗址中都有发现,其质地和造型基本一致。生产这些玉器的原料并不是每个遗址都有的,尤其是技术工艺也不是一般人能够简单掌握的,这些玉器的来源应与交换有关。有人根据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芯,与同遗址出土的近800件玉器上的钻眼进行痕迹找寻对照,结果无一件能对上5 ,这说明该遗址制作的玉器产品,有相当一部分已交换或交流到外地。在位于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中,有不少玉器如璜、环、镯、铲等 6 ,与江淮区的玉器风格十分相似。尤其是齿形半璧式璜,与凌家滩、薛家岗文化的同类璜完全一致,而前者的同类璜数量大,型式多样,远比后者丰富,这表明大溪文化的玉器与江淮产地有关。交换与产品生产的扩大,是成正比的,前提是外部社会的需要,交换的扩大,不仅刺激产品的生产,而且也增加了社会的财富。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