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明探源诌议

时间: 2008-01-18 16: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 2001总第二期    陈 淳     点击:

中国文明探源诌议

陈 淳

    新世纪伊始,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宣告成立,这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研究中心集中了国内外的学术力量,展开多学科、全方位的协作攻关,以解决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背景机制和发展过程问题为己任,进而探讨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1),这标志着中国文明探源的工作正式与国际接轨,将中国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置于世界文明起源研究的体系之中。为了表示对研究中心成立的祝贺,本文想从世界文明探源的发展现状,来谈谈我们努力的方向。      一、研究目标      最近,我国“九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验收,并被评为199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夏商周断代工程》通过了9个课题和44个专题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制定了一份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年表(2)    。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来看,其研究目标主要是解决时代问题,尚未涉及社会演变机制的问题。      早在1992年11月,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的美国研究中心邀请了十位权威学者,对国际学术界文明和国家起源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认为在过去25年里各国学者就探索早期国家的兴衰原因的课题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希望能在此基础上,为一系列理论课题提供新的启示。这些课题包括:早期国家的运作和结构、它们的规模和疆域范围、国家层次的政治和经济机构的性质、早期国家的多样性以及对它们进行系统比较的重要性(3)。对我国和西方文明和国家起源研究的视野、方法和目标作一比较,我们发现两者之间仍然存在一定距离。比如,尽管夏商周断代采取了多学科的方法,但是它的视野和目标还是以历史编年学为导向,它关注的是“何时”的问题。然而,国际上的同类研究更注重文明和国家起源和消失的原因,学者们关注的是“为何”的问题。换言之,当前国际探索的焦点是文明兴衰的因果关系,并且试图了解世界不同地区早期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共性和个性。      中西方学术界文明探源之间的差别,一定程度上是由学术传统造成的。我国传统史学的思维和研究方法对这项课题的研究影响至深,而且这项探索主要是由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所主持,使得传统史学关注的问题成为今天研究的基础。欧美学术界的文明起源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诸多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自开始起就着眼于对社会、政治、经济和宗教等各项制约因素、及其对这一社会演进过程动因的探讨。于是,人口、环境、资源、战争、居址形态、贸易、葬俗、手工业、祭祀等因素,都成为综合分析的对象。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