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夏关系新论

时间: 2008-01-18 16:43    来源:    佚名     点击:

夷夏关系新论

王宁

 

    现在一些论及夏代历史的文章,无一不谈到“夷夏之争”的问题,且无一不把夷夏分为二族,甚至对立起来,这种说法笔者认为颇值得商榷,故不揣浅陋,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方家。

    首先说说“夷”的问题。

    严文明云:“夷犹人也。商代甲骨文和铜器铭文称东方为人方。周代文献称东方人民为东夷,而铜器铭文写为东尸。尸是一个侧面蹲踞的人形,夷字本身也是一个正面站立挎弓的人。……夷的得音当与方言有关,至今山东人还是读人为寅,与夷音极为相近,所以嵎夷、莱夷、淮夷、岛夷等等,犹言嵎人、莱人、淮人、岛人。或东隅之人(嵎亦作隅)、莱山之人、淮水之人、海岛之人。”[1]所以,“‘夷’并无贬义,反而还是一个褒义词、美称。”[2]

     至今学界皆以夷、夏为二族,云:“夏后氏或夏族兴于西方,不在东方。夷夏之争乃东西之争。”[3]但这个说法却靠不住,《竹书纪年》云:“太康居斟寻,羿亦居之,桀又居之。”斟寻是在今山东潍坊西南,若说夏人居于西方,那么太康、桀治理夏民为何跑到山东半岛的大东端去了呢?而这里本来应该是东夷人聚居的地方,如果夷夏交争不和,太康、桀怎么可能在那里建立都城呢?《纪年》把羿与夏王太康、桀同举,可知此时羿已经在“因夏民而代夏政”了,据《左传·襄公四年》载,羿为了夺取夏政由鉏迁于穷石,鉏在今河南滑县十五里之鉏城,有穷在山东德县北,此后羿又居于斟寻,如果夏人是居于西方的话,羿“因夏民而代夏政”不往西去,却一路向东迁徙,岂不令人费解?

    鉴于以上疑问,有学者提出了“夷夏混居”说,云:“夏初居于东方,与早商及群夷杂处,其初交争互有胜负。”[4]但是,被史学界称为“夷夏交争”的典型故事的羿夺夏政,在《楚辞·离骚》里有一个很奇怪的说法:“启《九辨》与《九歌》兮,夏康娱以自纵;不顾难以图后兮,五子用失乎家巷。”袁珂云:“巷,王引之说当读为‘闀’,家闀即内讧。”[5]这里面所说的“五子”,即《书·五子之歌》中的五子,据《书叙》云:“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离骚》说太康失国、五子失家是因为“家闀(讧)”,显然是把羿夺夏政当作是夏人内部的争斗了,如果夷夏为二部族,就不能叫做内讧。所以有学者也认为“我们也不能说夏初的夷夏交争是界划分明的斗争,他们是内部混战。”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