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对平王掘墓鞭尸报复是否过分?(2)

时间: 2011-09-01 14:37    来源:《名将之死》    张锐强     点击:
  冷雨凄风入御楼。   默祝苍天把国佑,   宫内秽史莫传流。   待到楚王千秋百年后,   倒挽银河洗此羞!   剧作家确实高明,戏词写得甚好。但“宫内秽史莫传流”,只是一厢情愿。这样史册留“味”的“美名”,怎么能被抹杀呢?至少唐玄宗会记忆深刻。因为大家志趣相同,彼此彼此。杨贵妃本来是唐玄宗的儿子、寿王李瑁的正妻,可是皇帝看上了,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一伸手就夺了过来。当然没有直接夺,程序是严密的,形式是合法的,最关键的是,结果是组织满意的:先度杨贵妃出家,赐号“太真”,然后把她接到宫内的太真宫,毫无名分地同居六年,再还俗册封为贵妃。   类似曲线救国。   这一下,费无极可算露了脸儿。他不再辅佐太子建,直接调回中央,到国王身边工作。不管怎么样,与太子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是别扭。他心生一计,又向平王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咱们楚国太小,不如让太子去守城父,以通北方,大王您收复南方,这样才是争天下的姿态。”应该说,这个计策本身没什么不对。让太子下基层锻炼锻炼,镀镀金,也有利于他的成长。于是平王慨然笑纳。   城父在哪里呢?就是今天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的城父镇,是楚国的北方门户,也是张良的出生地。当然,那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与太子建无关。他接到命令,只好带着伍奢离开郢都,去经营城父。可没过半年,费无极又生了坏点子。太子建早晚要当国王,那时还有他的好果子吃吗?不行,还是得斩草除根。于是赶紧跑到楚平王跟前,继续上太子建的眼药,说他和伍奢勾结,“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齐、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就是说,他们将在国都之外叛乱。城父远在边疆,他们俩自以为有了类似宋国和郑国的便利,再加上齐国和晋国撑腰,他们很快就会对楚国构成威胁。楚平王脑子里有水,但水还没满,还给智力留了点空间,因此刚开始并不相信。他说:“建是太子,国家早晚是他的,他干吗要叛乱?”费无极说:“大王您可别忘了,那秦国公主本来是他的呀。自从您娶了公主,太子心里没有一天不怨恨。现在他手里有了兵权,又与别国有联系,早晚会打过来的,您得做好准备才行!”   楚平王这家伙,生活作风一直不够检点,到处留情。太子建就是这样的产物。楚平王还当大夫时,到蔡国出差,看上了一个掌管疆界的小官儿的女儿,就带她私奔,生了太子建。都是一时冲动的产物,现在太子建的母亲早已人老珠黄,太子建的分量自然也要随大势跌落。楚平王立即下令,先抓来伍奢,审问对质。伍奢当然不会屈打成招。然而君子与小人斗嘴,总是小人胜利。为什么?因为小人没有原则,可以乱说,而君子不行。   楚平王拘押了伍奢,然后派人给城父司马奋扬带去密令:立即杀掉太子建。奋扬接到命令,先派人悄悄报告太子建,让他快逃,然后才组织人马,安步当车,不紧不慢地朝太子建的住处开去。当然,等他的人马赶到,太子建早已没了踪影。   子胥逃亡   人们常常有个错觉,以为能够自己掌握命运。这实在是个美丽的错误。决定命运的,更大程度上还是偶然,是随机事件。比如费无极讨好君王的随意举动,就促成了两位名将的诞生,一明一暗。明的是伍子胥,暗的是白起。因为太子熊建是白起的先祖。   却说奋扬,放走太子建后,自己披枷带锁,前往郢都请罪。楚平王说:“命令出自我口,到你耳边,是谁泄露的?”奋扬不慌不忙地答道:“是我。从前您曾经命令臣,要忠心耿耿辅佐太子,臣虽不才,却也不敢三心二意,所以执行了您先前的命令,没忍心执行后来的命令。臣放走太子,现在追悔莫及!”楚平王的怒气逐渐平息,说:“那你怎么还敢来见我?”奋扬说:“臣没有完成大王的使命,如果不来,就是再次违令,为臣不敢。”楚平王无奈地挥挥手:“算了算了,你还是回到城父,去当你的司马吧。”   伍奢可没这么幸运。在楚平王眼里,他是想象中的叛乱的核心分子。费无极决心将他们斩草除根,就建议以伍奢为诱饵,引诱他的两个儿子过来,满门抄斩。楚平王当然言听计从,对伍奢说:“你如果把两个儿子叫来,就能活命,否则只有死路一条!”伍奢说:“伍尚为人仁厚,一叫准来;伍员生来桀骜不驯,肯定不会从命!”   果然,伍尚准备赴汤蹈火,但伍员不干。他说:“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仇不得报耳。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俱灭,无为也。”伍员到底技高一筹,将利害关系看得清清楚楚,知道一去肯定是全军覆没,这样无所作为,实在不值得。伍尚说:“我知往终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耻,终为天下笑耳。”相比之下,伍尚就是个谦谦君子,中看中听,就是不中用。他也知道去了没有好下场,可是担心假如以后不能报仇,会被天下人耻笑独自偷生。说起来这算是虚荣心,如果人人都毫无虚荣心,一点都不顾及名声,这个世界将会一团糟;可是过于看重名声,又难免瞻前顾后,放不开手脚。这个度量,实在难以拿捏。   伍尚于是束手就擒。使者还要捉拿伍员,伍员箭上弦引满弓,逼退使者,然后溜之大吉。他听说熊建已经跑到宋国,就赶过去投奔。逃亡的过程中,他碰到了好朋友申包胥,得到了他的帮助。伍子胥越想越生气,就对他说:“我一定要灭掉楚国!”申包胥盯着好朋友的眼睛,回答却是针锋相对:“那我一定要复兴楚国!”伍奢听说次子逃走,长叹一声,说:“楚国君臣且苦兵矣。”就是说,楚国君臣别想再过安宁日子了,就等着打仗吧。发完这个浩叹,他和伍尚以及家人,随即都被推上了断头台。   伍员找到熊建,正赶上宋国内乱政局不稳,他们只好一路向西,到郑国临时落脚。郑国对他们很够意思,按照公子的规格,热情接待。最后到达晋国时,晋倾公说:“你跟郑国关系好,他们一定很信任你。你先回到郑国,给我们做内应,咱们里应外合,一定能灭掉郑国,然后封给你!”熊建这哥们儿,到底是遗传了楚平王的基因,脑子也不太灵光,竟然应承下来,转头又回到郑国。可是还没等晋军行动,他的密谋已经被犯了过错面临惩罚的下人泄漏。开门揖盗的事情,当然不能干。郑国立即行动,杀掉了熊建。   这一下,伍子胥立即感觉脊背发凉。凭空又多出一个敌国,暂时的栖身地也没了。没办法,继续逃吧。吴国是晋国一手扶持起来,专门牵制楚国的,是楚国的天敌。伍子胥随即带着熊建的儿子熊胜,向吴国逃去。   一路的颠沛流离惊慌失措可以想象。他们晓行夜宿,犹如惊弓之鸟,总算到了吴楚两国的交界昭关。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急白头的故事,因为京剧《文昭关》的推波助澜,早已家喻户晓。这出戏是京剧《伍子胥》,也叫《鼎盛春秋》的一部分,谭、马、杨、奚等各个老生流派都演过。前面提到过《武昭关》,现在又说起《文昭关》,昭关到底在哪里?就在今天安徽含山县城以北15里的地方。这里东有马山,西有城山,除此之外,周围都是烟波浩渺的湖水,地形确实险要,否则楚国也不会在此构筑城池。   既是边境要地,必然会有重兵把守。伍子胥能过得去?当然能,否则不会有后来的一系列故事,也不会有这篇文章。他怎么过去的呢?戏里的唱词是:“幸遇着东皋公行方便,他将我隐藏在后花园。”伍子胥跟东皋公的一个朋友皇甫讷长得很像,东皋公让他们俩互换衣服,皇甫讷先走,守关的当做伍子胥拿下,警惕放松,伍子胥这才得以逃之夭夭。   戏终究是戏。《史记》等正规的史书,找不到类似的记载。实际情况是,伍子胥和熊胜好险被拿住。他见势不好,拔腿就溜,后面的楚兵一路追杀。如果独自一人倒还好说,偏偏又带着个孩子,伍子胥拳脚再好也施展不开。没办法,跑吧。跑着跑着,看见前面湖边有艘小船,赶紧跑过去,请求帮助。时间推移到现在,伍家的遭遇,差不多已经传遍整个楚国。好在那时舆论工具尚不发达,当局捏造事实扭曲真相的能力还不强。渔父二话不说,立即载着他们俩,摇动桨橹,虎入深山龙归大海,胜利大逃亡。   他们俩好歹的算是捡了两条命,活着进了吴国。伍子胥流亡至今,盘缠早已用光,只好解下腰间的宝剑递给渔父说:“这口剑值百金,送给您作为酬谢!”渔父也是好样的。他说:“楚王早已传令,抓住伍子胥,赏五万石粮食,封上大夫的爵位。那些我都不动心,何况百金的宝剑?” class=’page’> 2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