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西洋”范围的定义

时间: 2010-03-29 10:29    来源:         点击:
   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谈论“西洋”,明朝初期之后便多起来了。公元1405(永乐三年)至1433年(宣德八年),郑和七次下西洋,访问亚洲和非洲30余国,庞大的船队带回大量珍宝异物:檀香、龙涎香、安息香、胡椒、苏木、珍珠、宝石、珊瑚、象牙、麒麟(长颈鹿)、花福鹿(斑马)、狮子、犀牛、驼鸡(鸟),等等。这些来自西洋之物,大多为皇室和勋贵、亲近将帅所享有,由于有些物品进口量大,于是便逐渐流入民间。例如,胡椒、苏木之类,《明宣宗实录》记载,宣德九年因这两种东西进口太多,只好配给文武官员,以折俸钞。文武官员家里及亲朋也用了不这么多胡椒和苏木,便折卖给他人。明朝万历年间,罗懋登著《三宝太监西洋记》,广为流传,“俗传‘三宝太监下西洋’,为明初盛事。”洋货流传,小说流传,人们也就常提及“西洋”。西洋在何处?一般人只能按小说瞎吹闲侃,不用去追求真实;可是那时的著书立说者也异说不一,这就值得探讨了。
    中国古人对海域的视野是逐渐拓展的,“西洋”一词,无疑产生在“东洋”一词之后。对中国人去过的海洋分出东西,在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中有较明确的记载:“三佛齐国(今苏门答腊),在南海之中,诸蕃水道之要冲也。东自阁婆(今爪哇),西自大食(今阿拉伯)故临诸国,无不由其境而入中国者。”当然,此书并未明确区射东西洋的地域。元初成书的《大德南海志》卷七注:吕宋,苏禄群岛皆属小东洋,而加里曼丹、阔婆、文鲁古(今印尼马鲁古群岛)、孟嘉失、琶离、地漫等则属大东洋。周致中《异域志》提及几十国,未明确区别东西洋,其中所说的“西洋国”是作为一个国家而言的,并且概念也极其模糊。
    元朝中期,年轻的汪大渊于1330年(元顺帝至顺元年)、1337年(元顺帝至元三年)曾经“两附舶东西洋”。1349年著《岛夷志略》。汪氏此书中记述了东西洋99个国家和地区,并且在论述时明确提出了“东洋”、“西洋”及其部分地域概念,涉及“东洋”一词的国家和地区有:尖山、爪哇、毗舍耶;涉及“西洋”一词的国家和地区有:苏禄、旧港、万里石塘、大八丹、大乌爹、古里佛、昆仑、龙牙门、北溜、天堂等。书中说到经济,贸易中有“西洋丝布”等洋货的国家和地区有:古里地闷、须文答刺、淡邈、甘埋里等。关于这些国家地理位置与东西洋划分的关系,其文日:爪哇,物产丰富,宫室壮丽,“实甲东洋之首”;尖山(明朝称九洲山,今加里曼丹西北大纳吐纳岛),“兹山盘踞小东洋”;昆仑(今越南湄公河外岛屿),“舶泛西洋者,必掠之”;万里石塘(指今西沙群岛),“一脉至勃泥及古里地闷,一脉至爪哇,一脉至西洋遐昆仑”;苏禄(今加里曼丹),“出于西洋之第三港”;旧港(今苏门答腊巨港),“西洋人闻其田美,每乘舟来取田内之土骨,以归彼田为之脉而种谷”。龙牙门(在新加坡与苏门答腊之间的海岛或海峡),“舶往西洋,本番置之不问”。这十分清楚,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今新加坡海峡(龙牙门)以东,全都属于东洋。汪氏对于属于西洋的国家和地区,叙述也十分清楚,如:古里佛(明朝称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当巨海要冲……亦西洋诸番马头也”;大八丹(今印度特利切尔附近),“国居西洋之后”;大乌爹(今印度奥利萨),“界西洋之中峰”;北溜(今马尔代夫群岛北部诸屿),“舶往西洋,过僧伽刺傍,潮流迅急,更值风逆,辄漂此国”;天堂(今阿拉伯麦加),“西洋亦有路通”。有中国和日本学者说《岛夷志略》提及的西洋一时范围宽,一时范围小,“含义广狭不一”,但据此叙述,以印度洋及沿海地区为西洋却是十分明白的。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乐逊

    中国国学网...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