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秘密(巴、夏与三星堆)(2)

时间: 2006-09-20 14:46    来源:         点击:
防:形声。从阜,方声。本义:堤坝。堤坝,是低洼地带的防洪设施,与太湖底部的地理特征高度吻合。风:从太湖的地理位置来看,应该是南风。南风其薰兮,是对于中原来说的,因为它是薰风、时风;但对太湖流域来说,它则是梅雨,是年复一年重复着的那种巨大力量,也是不得不年年倾力设“防”的那种力量。因此,风对于太湖流域来说,不仅意味着神秘的力量,也准确的表达出了它的气候特征。而且,禹对良渚文化及其辐射范围的命名,也非常说明问题。扬:像形。金文的字形,像用双手高捧着“玉”的样子。献玉,不正是以玉为主要内容的良渚文化的特征吗?不管怎样,一个无可辩驳的事实是,大禹的势力扩展到了福建,覆盖了整个良渚文明。也就是说,就算大禹对良渚一无所知,但他至少继承了良渚这一笔丰厚的遗产。可是,有谁能在同一时期内,灭了良渚,迁之于大禹的属地,却又不留下丝毫的痕迹?隐约之中,我仿佛看到,一群古人,正在开凿大运河,施展着他们的拿手好戏……

三、治水的证据一九九八年,一场特大洪水,从天而降。可以这么说,当时是用了倾国之力,才艰苦的挺过了难关。这场大水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吗?是唯一的一场吗?是古人们能够应付得了的吗?这样高的水位,可能漫过大运河一带底矮的平原吗?这个平原,是一个冲积平原,也就是说,洪水的水面,应该远远高出这个平原。所以说,当发生洪水时,即使没有大运河,河水也一样会漫过这个区域,进入太湖流域的。因此,太湖是个洪泛区,底部是不可能有大量文化遗存的。可大量的文化遗存却明明存在!这就说明,在文明诞生的那个时代,根本没有这么大的洪水。因此,如果不是因为大禹拓宽了三峡,那就一定是气候变化了的原因。但不管气候怎样变化,只要有冲击平原存在,就证明曾经有过无数次漫过平原的大水。结论:拓宽三峡,确有其事。

四、邗沟邗沟,大运河最南端的一段。《左传》哀公九年(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那么,江汉的“沟通”无疑就更为久远。它究竟“沟通”于什么时候?成湖之前吗?首先,水从何处而来?太湖流域,有自己的出海口,如非人为的开拓了大运河,它是个独立的水系。简单的常识告诉我们,洪水虽然是突如其来的,但它不会经久不退的。小小的汉江,就算在气候异常的年代,突降暴雨,也无法维系太湖这个巨大泻湖的吞吐的。因此,成湖所需并永不枯竭的水源只有一个:长江。换句话说,太湖形成的真正原因,是大运河造成的。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