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话的“艺术”

时间: 2010-03-23 13:49    来源:新浪文化         点击:
中国人历来讲究语言的艺术,尽管有“巧言令色鲜矣仁”的古训,但还是极大地发展了辩论的艺术。春秋战国时期名家的辩论术十分发达,他们利用语言的不严密性来偷换概念,使得辩论的逻辑陷于混乱,一般未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是无法与他们进行辩论的。其实,不只是名家善于辩论,就是一般人如果会说话,也会博得皇帝或上级的青睐。至于说的是否是事实,则无关紧要了。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古人多有荟集,冯梦龙《智囊》中就列有许多。 
    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的儿子钟毓、钟会兄弟两人,少年时即有美名,且才学也非常出众,当时名闻遐迩。
  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了此事,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带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就下令召见了他们。
    召见时,钟毓十分紧张,脸上出汗,文帝问他:“你的脸上为什么出汗呢?”
    钟毓仍然不失机智,随口应道:“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所以汗如水出。”
    而钟会镇定自若,脸上一点汗也没有,即使想出也出不来。文帝见他不出汗,就问钟会:“你为什么没有流汗呢?”
    钟会的回答更巧妙,说:“天子威严,心中紧张,汗流不出来。”
    晋武帝刚刚登基的时候,就去卜筮,想问晋朝能传多少世代,结果,卜筮的结果是“一”。武帝很不高兴,觉得很不吉利,臣子们也大惊失色,不知该说什么好,没人讲得出话来。
    侍中裴楷有急才,随口说道:“我听说,古人有这么一句话:‘天得到一就清,地得到一就宁,诸候、帝王得到一,天下就安定。’”
    武帝很高兴,臣子们都十分感叹。
    相传某布政使请按察使喝酒。席间,布政使因自己儿子太多而表示忧虑。按察使只有一个儿子,正为儿子太少而发愁。布政司的一个案吏就在旁边说:“子好不须多。”布政使听了这话,于是说:“我儿子多,你又怎么说呢?”那位案吏回答说:“子好不愁多。”说得二人皆大欢喜,大加赞赏,一起举杯痛饮。
  楚荆王时,有人献不死之药给荆王,负责接待宾客的人把那个人进献的所谓的不死药拿进朝堂。
    宫中的宿卫问道:“这种药可以吃吧? 
    回答说:“当然可以吃。”
    于是,宿卫二话不说,抢过来就吃下。
    荆王很生气,叫人要杀宿卫。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乐逊

    中国国学网...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