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柏拉图关于和谐社会构想的比较(2)

时间: 2010-02-24 15:35    来源:光明日报    曾小五 曾建平     点击:

  孔子认为,把这种“邦国和谐”的道德进一步推广,“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礼记》),就可以得到“天下道德”,从而实现“天下和谐”。孔子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只要我们真正实践着我们的“大道”即“仁义”,并把自己的道德文化推之于其他民族或邦国,使他们得到感化,则整个“天下”就成为了道德普遍流行的“和谐世界”了。

  我们再来看柏拉图。

  柏拉图关于“理想国”的构想在其名著《理想国》中有着详尽的阐述。对于柏拉图的“理想国”,我们也可以有两方面的结论:首先,从性质上讲,“理想国”是柏拉图在自己关于“善”的观念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善的理想在社会生活中的实现。只不过柏拉图理解的道德或善与孔子所理解的并不一样。在柏拉图看来,所谓善的社会就是公正的社会,而社会的公正就是组成社会的各个阶层(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各安其位并拥有自己的德性(智慧、勇敢和节制)。其次,从内容上讲,“理想国”也是一种以人们的和谐相处为目的的社会。统治者、保卫者和劳动者三个阶层各安其位,彼此拥有自己的德性、实现自己的功能,其结果是铸造了各个阶层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那么,柏拉图又是按照一个怎样的思路构建起了他的“理想国”呢?

  柏拉图“理想国”的构想当然是与其理念论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的。柏拉图认为,世界原有两重:理念世界和感性世界。理念世界是由各种客观的精神即理念组成的、统归于善的理念的体系,它是真正真实的世界,是感性世界的本质。感性世界则“是由一个神或造物主以善的理念为指导,以理念世界为模型,将各种理念模型加诸原始混沌的物质而创造出来的。”因为对于个体的人而言“知识就是德性”,所以,柏拉图认为,作为统一的有机体的人,要成为一个善的或有德性的存在者,就是拥有理念世界的知识并在行为上服从这种真知识的指导。

  由于个体的人是由灵魂和肉体两部分构成的,而且灵魂是主动的,肉体是被动的,灵魂指导着肉体,所以,灵魂的善实际上就是人的善的本质内容。那么,怎样的灵魂是“拥有理念世界的知识并在行为上服从这种真知识的指导”的“善”的灵魂呢?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包括理性、意志(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理性熟悉理念世界的所有理念,居于头部;意志(激情)居于胸部,主管人的行为之发动;欲望则居于腹部,它服从于肉体需要的满足。在他看来,灵魂这三部分的秩序是理性居于支配地位。因为,理性拥有所有的知识(理念),因而,理性指导下的灵魂就是一个符合善的理念的灵魂即一个善的灵魂。拥有善的灵魂的人才是一个善(正义)的人。所以,从具体的内容看,这种善的灵魂就是组成它的各个部分分别表现出自己的“德性”,即理性“智慧”,意志(激情)“勇敢”,欲望“节制”,整个灵魂在理性的指导下处于和谐统一状态。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