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战国时期儒家的选举说(4)

时间: 2007-08-02 20:51    来源:    佚名     点击:

射礼的本义在于选贤。《射义》所说的通过射礼来选拔诸侯、卿大夫,就是由此发挥而来的。从商周历史来看,诸侯都是由于血缘或军功受封而得,从来没有通过“选”而成为诸侯、卿大夫。中国古代实行的世官制,已是基本的历史常识。因此,《射义》所说,既不符合商周时期的历史,也不是远古氏族民主制的遗存。《射义》“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是战国中后期儒家的新说,把这种观念放在战国中后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脉络当中,与战国时期儒家所讲的禅让、革命说联系起来,就会明显地显示出它的积极意义。儒家并不主张废除分封诸侯制,秦统一后博士淳于越还依然主张要分封子弟为诸侯。但在战国时期,一些儒家学者在不废除分封制的前提下对它作了一些改革,把分封与尚贤相结合,创造出了通过选举而成为诸侯的新说。

按照《礼记·射义》的说法,卿大夫也应由选举而产生。而《公羊传》的“讥世卿”恰好也正反映了这种思想主张。

《春秋·隐公三年》:“夏四月辛卯,尹氏卒。”《公羊传》:“尹氏者何?天子之大夫也。其称尹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

《春秋·宣公十年》:“齐崔氏出奔卫。”《公羊传》:“崔氏者何?齐大夫也。其称崔氏何?贬。曷为贬?讥世卿,世卿非礼也。”

《公羊传》的“讥世卿”即反对世卿世禄的官僚制度,也就是说,应该通过选举让贤能之人担任卿大夫。《穀梁传》也有相同的主张。世卿世禄曾是汉代今文学和古文学争论的一个焦点,这个问题和王莽的专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又和汉代的政治斗争联系在一起,成为复杂的学术和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这里暂且不论。但《公羊传》和《榖梁传》所主张的“讥世卿”,是和战国以来儒家的主张是一致的。换句话说,汉代经学中的今文一派所主张的“讥世卿”,除了有汉初特殊的时代背景(如汉初的“布衣将相之局”)之外,在思想传统上可以说是直接继承了战国以来的儒家思想。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