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挥之不去的中国式幽灵?(2)

时间: 2006-10-10 11:13    来源:         点击:
东方早报:在废除科举的这100年里,中国的人才选拔制度发生了变革,建立了现代教育与考试制度,那么今天回过头来,我们的教育制度应该从科举制度里面获得怎样的传统?臧克和:科举考试到了明清之际,内容上形式上都趋于僵死。我们往往会立即联系到徐文长、蒲松龄这些不羁之才,长期困于场屋。但是,这只能说明科考的内容形式,应当“与时消息”的关系,而不可能导致出对整个考试制度的否定性结论。事实上,作为文化制度形态的考试,至今也没有被否定得了。人类只要需要选拔,就仍然需要遵守一定的考试形式。只要是考试,就是“戴了枷锁跳舞”,也就是今天所说共同遵守“游戏规则”。现实中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特别是像语文一类科目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人们的指责,似乎也不比被废除的科举受到的非议少到哪里去。人们阅读《儒林外史》的心理大抵是:既无情嘲讽范进之类为科举制度所异化扭曲,又同情那班跳出科举束缚之外的才子们的漂泊无依。东方早报:最近恢复国学等呼声很高,从目前的教育及考试机制来看,你认为用现代教育机制“复兴国学”会遭遇困难吗?臧克和:宇宙无穷,盈虚有数。称之为“国学”的因素,自然是相对于舶来的而言,也就是那种可以称为“民族文化基因”的东西,否则,“国学”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还有什么必要?照理说,作为具有这样特质的一种传统学术,需要大家提出“恢复”了,那只有说明这种学术,气数已尽,天难补,地难填,人为建筑,总属枉然。而作为民族文化基因,则是跟整个民族的兴亡相始终的。对于国学发展的认识,反思到教育,同样涉及到科举制度的认识。看上去属于“形式”范畴的,其实决定了“内容”。文言体可废,但古典书面语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语言结构,怎样废弃得了?骈偶体不必是,但对偶作为思维的表现形式,未必不是,又乌得废弃得了?

来源:东方早报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