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科举考试的防弊与作弊(2)

时间: 2010-03-30 11:03    来源:         点击:

但是,制定这么多条条框框,固然是不容易的。但是更难得是如何去实行,让它真正发挥作用,科举考试,从宋代开始,已经是地主士大夫们参政的主要途径,只有由进士出身的官员,才受重视,视为当官正途,才得到高官厚禄,由其他途径取得官职的,都被视为来路不正,当官起点低、升迁漫。所以,虽然宋朝的中高级官僚的子弟都可以依靠恩荫(官员按品级可以荫庇不同数量的子弟做官)出仕,但多数还是尽量争取通过科举获取功名。所以,每次参试举人都如过江之鲫,人数很多。尽管宋朝每科录取的人数大大超过隋唐,竞争依然是十分激烈的。官僚子弟中当然不乏有才气者可以自己顺利通过考试,但也相当多是不学无术的纨祷子弟,他们靠正常考试是根本没有希望的,获取功名就只能依靠非法手段。
    北宋前朝.由于政权较稳定,立法执法比较正常,而且各种防弊制度刚刚制订,故执行上还较为严格。如真宗朝的大臣陈彭年,被派为考官,他的外甥落第,责怪他不帮忙,“怒入其第”,把他骂了一通。
    北宋中期以后。尤其是偏安江南的南宋时期,随着社会阶级矛盾尖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狗咬狗的斗争日益严重,吏治废弛,贪污受贿,有法不依的、情况逐渐多起来,科举考试中的徇私舞弊就越来越突出。虽然防范措施很周密,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官镣地主们仍挖空心思。花样翻新,使防弊措施几乎成为一纸空文。更何况一些防患措施实行一段时间后就慢慢放松,形同虚设,如殿试,本是防止考官徇私的,刚始实行时。还较认真,部分在会试时侥幸过关的人在殿试时被淘汰出去。可是没多久,殿试就变成一种形式,只要通过会试。殿试基本上都通过。只是名次排列稍加变换而已。又如入场搜身,开始是“解衣趣阅”,非常严格,但不久遭非难,认为有辱斯文,放宽了,渐渐地就流于形式了。
    宋代科举考试作弊的花样是很多的,主要的有,(1)通过考官走后门。虽然有锁院制度,但要作弊,还是有空子可钻的。一些考官,趁锁院之前及时向亲朋好友通风报信,据宋人笔记载,大名鼎鼎的苏东坡就干过这事。据说他在元祐年间曾当过主考官,接受任命后在前往贡院前,就赶忙派自己的仆人把考题送给自己很亲密的一位姓李的举人。他的仆人到达李家时,姓李的恰好外出,仆人就把信放在桌子上。“这时刚好姓李的两个朋友来拜访,把试题给偷走,连夜仿苏东坡文风预先起稿,结果李的这两位朋友被录取,而李本人却落第,弄得苏东坡啼笑皆非。这事情虽不一定实有其事,但也反映即使在锁院制实行后考官还是有空隙徇私的。除了通过考官徇私之外,还可以请托当权的大官僚,因为他们有时亦参与选派考官  或预先得知人选。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