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还:张自忠身中七弹殉国(4)

时间: 2012-06-12 10:32    来源:《我们的父亲》    周海滨     点击:
  “此时,张总司令已两处负伤,刚包扎好头部,正在包扎第二处伤时,敌弹又洞穿了他的前胸。”   张自忠对部属说:“我不行了,你们快走!”   马孝堂仍坚持给他包扎。   这时,有数名日本兵搜索而来……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1。   如今已到耄耋之年的张廉云说:“父亲每当战况紧急,他便抱着必死的决心,身先士卒,沉着勇敢地指挥部队,早把生死置之度外,所以他敢于率部与敌死拼。”   有人曾经揣测说,张自忠殉国是因为过去被误解,以死来表清白。   在张廉云眼里,父亲的牺牲是中国的传统道德使然。“对于父亲的牺牲,当时的记者说是我父亲要洗刷自己,一定要牺牲在战场。这个说法不对。首先,父亲完全是清白的,无需洗刷;再者,我们老家是孔孟之乡,我们家里面受传统道德的教育影响很深,所以父亲受这个影响,武官不怕死,文官不爱财,武将誓死报国身先士卒。”   然而,现在的一些著作,对上将之死越来越演义化,这让张廉云老人无可奈何。   1 蒋介石急电前线,告谕官兵:   顷悉荩忱总司令亲临前线督战,壮烈阵亡,噩耗传来,痛悼万分!顾荩忱忠贞英勇,牺牲成仁,本其素志,光荣一死,炳耀千秋!惟在此抗战中途,将星忽殒,使国家遽失长城,损失过大,其何以堪?此中追念素所信赖爱护之袍泽,不禁悲痛无已者也!至荩忱尽瘁抗日,功在国家,所有表扬抚恤诸事,自当从详拟订,呈请国府明令施行。其所部,请代中善为抚慰,务继荩忱总司令之遗志,益加儆奋,俾得复仇雪耻,完成抗战最后之胜利,以慰其在天之灵,是所切望!闻耗仓猝,未能尽意。现荩忱遗体,已否寻得运回?其阵亡详情,均盼详报。   “有个人写了个故事叫‘二斩孙二勇’,其实,孙二勇这个人物完全是杜撰的,59军中就没有这样一个人。”   张廉云说,父亲说得最多的是“良心”。父亲常说:“要凭良心,凭我的良心,求得良心的安慰。”张廉云说,在山东老家,“对得起良心”   是表明心迹、分量很重的常用语。她相信,抗战的胜利,足令父亲在九泉之下真正得到安慰了。   在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看来,张自忠是“一个有良心的将军”。   “梅花上将”绵延至今的纪念   在张廉云的家中至今悬挂着一幅字:“忠义之志、壮烈之气、抗战军人之魂,生死不苟,民族气节精神。周恩来追念张自忠。”   自此,国人对张自忠的哀惋之声不绝于耳。蒋介石题“勋烈常昭”、冯玉祥题“荩忱不死”、周恩来作《追念张荩忱上将》并作长篇悼文。   史沫特莱称,蒋介石的办公桌从此摆上了张自忠的遗像。   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作哀辞:“其立志也坚,其制行也烈,初啮齿于危疆,终受命于前敌,身死功成,永为民族之光荣,是军人之圭臬。”   张廉云说:“毛主席题写挽词:精忠报国。冯玉祥先生则亲自为父亲墓碑题字:张上将自忠将军之墓。”   日军也对张自忠将军的牺牲肃然起敬,其遗体被日军发现后运往襄阳陈家集,那里有他们的驻军,郑重装殓后浅葬在陈家祠堂后面山坡上,并立一木牌:“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蒋介石惊闻张自忠殉国,急令第5战区不惜代价夺回张自忠将军遗骸。38师师长黄维纲率领数百人的便衣队在混战之中将张总司令遗体抢回。当日军39师团接到司令部“将张自忠遗体用飞机送往汉口”的命令,为时已晚。   黄维纲部将棺抬至湖北荆门县襄河西岸快活铺,以上将礼服重殓后将灵柩运抵宜昌转重庆安葬。灵柩所经沿途各县,均有军政人员和各界1939年秋在荆门,系张自忠将军生前最后一张照片。   群众都列队迎送,路祭悼念。在宜昌停灵3日,后转由民风号轮船送往重庆。   1940年5月28日晨,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肃立码头迎灵,蒋介石带领军政官员祭悼1,随后将灵柩送至北碚双柏树权厝在雨台山。冯玉祥除亲自为张自忠题写墓碑外,还在墓四周种植梅花,并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地扬州梅花岭,将雨台山改名为梅花山。从1940年至1946年,每年5月16日,冯玉祥都会到梅花山纪念爱将。   “我父亲是中将领上将衔,殉国之后追晋为上将,他的史料入国史馆。”张廉云说。   1 当日,蒋介石还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张总司令荩忱殉国之噩耗传来,举国震悼。今其灵柩于本日运抵重庆,中正于全军举哀悲恸之余,谨述其英武事迹,为我全体将士告。追维荩忱生平与敌作战,始于22年“喜峰口之役”,迄于今兹“豫鄂之役”,无役不身先士卒。当“喜峰口之役”,歼敌步兵两联队、骑兵一大队,是为荩忱与敌搏战之始。抗战以来,一战于淝水,再战于临沂,三战于徐州,四战于随枣。而“临沂之役”,荩忱率所部疾趋战地,一日夜达百八十里,与敌板垣师团号称铁军者鏖战7昼夜,卒歼敌师,是为我抗战以来克敌制胜之始。今兹“随枣之役”,敌悉其全力,三路来攻。荩忱在枣阳之方家集,独当正面,断其归路,毙敌无算,我军大捷。假荩忱不死,则此役收效当不止此。今强敌未夷,大将先陨,摧我心膂,丧我股肱,岂唯中正一人之私痛,亦我300万将士同胞之所同声痛哭者也。抑中正私心尤有所痛惜者,荩忱之勇敢善战,举世皆知。其智深勇沉,则犹有世人未及者。自“喜峰口战事”之后,“卢沟桥战事”之前,敌人密布平津之间,乘间抵隙。多方以谋我,其时应敌之难,盖有千百于今日之抗战者。荩忱前主察政,后长津市,皆以身当樽俎折冲之交,忍痛含垢,与敌周旋。众谤群疑,无所摇夺,而未尝以一语自明。唯中正独知其苦衷与枉曲,乃特加爱护矜全,而犹为全国人士所不谅也。迨抗战既起,义奋超群,所向无前,然后知其忠义之性,卓越寻常,而其忍辱负重,杀敌致果之概,乃大白于世。夫见危授命,烈士之行,古今犹多有之。至于当艰难之会,内断诸心,苟利国家,曾不以当世之是非毁誉乱其虑,此古大臣谋国之用心,固非寻常之人所及知,赤非寻常之人所能任也。中正于荩忱信之尤笃,而知之特深,荩忱亦坚贞自矢,不负平生付托之重,方期安危共仗,克竟全功,而乃中道摧折,未竟其志,此中正所谓于荩忱之死,重为国家前途痛悼而深惜者也。虽然国于天地,必有与立,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即中华民国之所由建立于不敝者也。今荩忱虽殉国,而我三民主义之精神,实由荩忱而发挥之;中华民国历史之荣光,实由荩忱而光大之。其功虽未竟,吾辈后死之将士,皆当志其所志,效忠党国,增其敌忾,翦此寇仇,以完成荩忱未竟之志,是荩忱虽死犹不死也。愿我全体将士其共勉之。   王陆一的《宜昌哀挽行》则记载了当时“十万人缀队以行,庄严沉毅,整肃无比,视敌机盘旋蔑如也。”   由于张自忠是抗日战争中战死沙场军衔最高的指挥官,国民政府为避免影响全国抗战士气,未立即发表消息。直到同年“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才将此消息公诸报端。随后,全国各地都先后举行了规模大小不同的追悼和公祭仪式。   1946年,获颁荣字第一号荣哀状。1947年3月13日,北平市政府颁令将铁狮子胡同改为张自忠路,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徐州、济南等城市均有街道被命名为“张自忠路”。1982年4月16日,民政部追认张自忠为“革命烈士”。   各地的怀念,让张廉云至今感动。她说:“除了街道命名,在中国其他城市,如重庆市北碚梅花山,有张自忠烈士陵园;在故乡山东临清,建有故里碑亭。70年来,各地对于父亲的纪念,令我和家人的心中一直怀着感恩之情。”   1944年春,她第一次来到宜城父亲殉国处,“当时宜城山上就有了一个碑:张上将殉国处”。“父亲是名字留传于世的,还有很多烈士没有留下名字,也许他们的家人,他们的父母、妻子、儿女不知他们的死亡,还在盼着他们回来。”张廉云说,“我第一次去同难官兵公墓,当地老乡给我讲,一打仗老乡都跑到山里头去了,等着仗打完了,日本人走了,他们帮着军队来收理战士的遗体,后边自然就堆了这么一个坟,后来就叫‘张上将同难官兵公墓’。” class=’page’> 4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