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明:追寻二里头文化的真相

时间: 2006-10-10 11:12    来源:         点击:
夏商考古学者探究中国历史早期文明与国家起源

李维明家中摆满了卡片柜,像极了中药铺。本报记者郭延冰摄

■人物

李维明1956年11月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1984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86年、1992年两次考入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师从著名学者邹衡教授学习夏商周考古,1989年、1995年先后获历史学硕士和历史学博士学位。曾经历知识青年、工人、中学教师、机关干部、科研人员、大学教师等不同职业,现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主要研究夏商考古,已发表学术文章60余篇,普及性学术论著1部。

从历史系学生到考古学博士

1977年夏天,我们这些下乡知青陆续结束了贫下中农再教育,招工回城。同年深秋,国家恢复高考。我重新找出已经丢弃了多年的课本,在机器轰鸣的车间重新温习过去学习的知识,期望找回失落多年的学习生涯。几经努力,1980年,我考入郑州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班里多数同学都是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习基础很好。但是,我们这一代人虽历经坎坷,却磨练出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

当时在大学里没有实用主义,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我有一个想法,学中国历史尤其是早期的历史,没有考古专业为背景,恐怕比较困难。我作为历史系学生,听一些考古课应该说是多了一个工具。我就利用业余时间旁听我们考古专业的课,虽然没有要求我参加他们考试,但我也参加了。

结果,我的考试成绩还不错,往往在他们班是数一数二的。

三年级我在听考古系“商周考古”这门课的时候,被老师陈旭发现了。他见到一个非考古专业的学生坚持听考古课,给他提问最勤,认为我是一个“人才”。就向历史系一个主管教学的副主任张文彬(后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反映,把我从历史系要过去了。

1984年毕业,我被分到河南省洛阳市文物局文物科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感到自己的考古专业知识明显不够。

1986年,考上了北京大学考古系邹衡先生的硕士研究生,学习夏商周考古。从研究生时期开始,我学习制作资料卡片,当时复印还是很奢侈的事,一般都是白天到资料室抄写或摹画,晚上在灯下分类剪贴,没有钱买卡片,就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废纸剪裁使用,没有装卡片的盒子,就捡来别人丢弃的鞋盒和饼干盒制作成卡片盒。虽然在学校时感到邹衡先生非常的严历,有时被批评得下不来台,但我在1989年毕业分到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之后,在科研工作中我明显地感觉到了自己的进步,感到了严师的用心良苦。这使我在工作3年后,又萌发了考邹衡先生博士研究生的念头。1992年,我如愿再次考入北大,成为邹衡先生的博士研究生。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