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芝荃:我挖到了夏朝的国都(2)

时间: 2006-10-10 10:59    来源:         点击:

1955年,我从北大毕业,被分配到社科院考古所。因为我想做夏商周考古,所以入了商周考古研究室。那个时候,商代考古和周代考古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和成果。惟独夏文化还是个空白,属于一块未开垦的肥沃土地。我就在填志愿表的研究方向的时候填了夏代考古。很快,我就到了洛阳考古队,当时,洛阳考古队正在发掘东周的王城。为什么要发掘这里呢?因为解放初期,封建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分界放在什么地方,学术界的意见很不一致。有的说放在西周,有的说放在东周,有的说放在春秋战国之际。

这种讨论在史学界一直很热烈,考古所也是为了配合这个问题,所以到这里来发掘,希望能够通过考古学成果进行断代、分期。

发掘东周城西墙的过程中,我每天都要从住地去发掘现场。一天我发现东干沟村寨墙外面一个特大的灰坑,我主动把它清理出来了,这里有两个墓葬,里面随葬品很多,很特殊,很新奇,特点很突出,人骨架为蹲坐状,随葬的陶器有罐、盆、豆、斛等,跟河南龙山文化的不一样,与商代的也不一样,我也不认识,所以引起了考古队极大的兴趣。这是第一次发现这种后来被称为“二里头文化”的遗址。

发掘二里头遗址历时二十年

1959年,考古所研究古史的徐旭生先生主动提出要探索夏文化,研究夏文化。夏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地区的登封、禹县,挨着就是偃师。

那年夏季,徐旭生先生在我们考古队方酉生的陪同下,到登封、禹县有目的地调查了很多处遗址。

《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条下有一条班固注释:“尸乡,殷汤所都”,徐老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就据此到偃师调查,发现了二里头遗址,采集回了大量陶片带回洛阳工作站并给我们做了报告。我发现,二里头的东西和东干沟的东西一模一样,而且特别丰富。没多久,我就和高天麟一起到了二里头,看看那里有没有文化遗存。

到那里以后我们发现,不仅二里头村,而且旁边的三个村子的田边地头到处都有二里头文化的陶片,二里头村子的南边有一个大坑,这是村子里人响应“大跃进”号召而挖的养鱼坑,坑底、四壁、地面上都是大量陶片,全部都是二里头文化的遗存。

农民们也不认识这些东西,更不知道这是文物。见到这些,我们俩高兴死了,东干沟与这里相比,只是小巫见大巫。秋天,我们就开始发掘,一直到1989年,我前前后后在这里搞了近20年。

1961年,我们开始发掘1号宫殿基址。它位于二里头遗址的中心部位,面积为10000平方米。开始发掘时,不仅要一手铲一手铲地取土,而且还要在土中找土,找夯土、柱子洞、木骨柱墙等。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