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邑和关塞要津的设防

时间: 2007-09-07 21:54    来源:    佚名     点击:

春秋以前,列国除国都以外,一般城邑和关隘要津多不设防。这从军事上说,主要是由当时的民兵性质决定的。如秦穆公袭郑,从华阳(今陕西华阳县东南)出兵,一路经过函谷关(今河南宝灵县东北),二崤山(今河南济宁县西北。崤山有二:曰东崤、西崤)、环辕、伊阙,而后到河南偃师,行程二千余里,途中遇到郑商人弦高始被发觉,所有周、晋的关隘要道均无兵防守,就是很好的一例。但是,战国时代由于战争频繁和常备军的出现,过去那种“津梁未发,城险未修,渠答未张”的情况已成为历史了。

战国时的城邑一般都驻有重兵。据《商君书》、《战国纵横家书》、《尉缭子》等,一个万家之邑或百丈、千丈之城,即有一万战士防守。

如遇敌人来攻,还要动员全城男女老弱上城助守。设防的城市,城墙要修得“厚以高,壕池深以广”。城上每隔一定距离设有一个候楼,既是守城的屏障,又便于监视敌人。各设防的城市应能独立作战,又应互相支援,做到内有坚守之兵,外有救援之军。“关梁”,在春秋以前本是阻绝交通、雍塞道路的障碍,而战国时却忽然发现是“邦国之固,而山川社稷之宝也。”《盐铁论·险固篇》说:“诸侯之有关梁⋯⋯盖自战国始也。”明代董说所著《七国考》统计,七强的主要关梁达四十余处。如秦的商、洛、殽、函,楚的巫山、方城,齐、赵的常山、河、漳,韩的巩、洛、成皋、商阪之塞等。魏在七强中无“名山大川之限”,地势平坦,无险可守,被人看作是“四分五裂之道”。总之,战国时“备边境,充要塞,谨关梁,塞蹊径”已经成了当务之急。同时,列国还纷纷在边境修筑长城,驻兵御敌。楚国的长城号曰方城,以鲁关(今河南鲁山县鲁阳关)为中心向东经犨县(今鲁山县东南),到达瀙水,折向东南,到达沘阳(今河南泌阳县),由鲁关向西,东北连翼望山(今河南栾川县南),南向达穰县(今河南邓县)。特点是东西两面有城,南北与山连接,故号曰“方城”。

齐国的长城规模也很大。《齐记》说:“齐宣王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州,千余里,以备楚。”据杨宽先生考证,它起于平阴县的防门,东向经五道岭,绕泰山西北麓的长城岭,经历泰沂山区,一直到胶南县小朱山入海。

魏国的长城有二条。一条在西北,南起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经渭水、洛水,北到上郡(今陕西北)与秦接壤之地。另一条在魏国西南部,起于卷(今河南原阳县西),经阳武(今原阳县东南),折向西南,到达密(今河南密县西北),全长六百余里。d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