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社会腐败奢华读书人爱穿女衣(4)

时间: 2012-07-12 15:49    来源:《白银帝国》    李连利     点击:
  “这邹望就这么大的能耐?”“嗯,是呀。您不知道,无锡有三大富,这三大富平日里交结广泛,就是京城里的达官显贵们都与他交好。自从抓了邹百万之后,那两个大户也给我捎信来,如果不放了他,全无锡所有商人都要罢市罢业。”“这么厉害呀!”“是呀。您还不知道呢,听说他们还发了话,您的家人只要在无锡买东西,无论是蔬菜水果鱼肉布匹,所有商人都不会卖给您!”   “胡说!我不信!”顾尚书连忙派家人到无锡街头去买东西,哪成想果然各个商家一听说是顾尚书家的人买东西,无论出多高的价钱也不卖。顾尚书听闻此言,默默无语。这时,门卫拿着一封信来到会客室,“老爷,刚才有一封信扔到了咱们家的门口,看信封好像是给您的!”顾尚书接过信来一看,直吓得脸色苍白:“快,速速命衙役捕快来我这里保护我!”   “顾大人,并非我不愿帮您。跟您说实话吧,今天来拜访您,您知道我为什么要骑马而来吗?”“不知道。为何?”“您不知道呀,今天衙役轿夫听说是来您这里,纷纷说病了不来呀!”“啊!”顾尚书呆若木鸡,“人们常说‘有钱能使鬼推磨’,看来真是如此呀!我堂堂一尚书今日败矣!”   究其顾尚书失败的原因,乃在于交通发达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达、商人势力的强大。商人强大之后,结合自宋代以后出现的“官无封建,吏有封建”的历史事实,便形成了“官斗不过商”的情况。吏是当地人,且工资不由财政支出,全靠盘剥百姓和商人贿赂,自然形成了依赖商人的情况。而不仅仅是吏,后期的官与官斗、皇帝与官斗,斗的背后都站着商人。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皇帝曾经对商人势力进行过抑制,但效果并不好。例如,万历年间尽管对商业的剥削比较严重,但明代中后期的商业仍然总体上获得了长足发展。在万历时期,商人不但已经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而且在朝中已经培植了强大的代言人势力。魏忠贤和东林党的冲突,其实就是皇权与商人势力的斗争。到了明朝后期,特别是南明政权时期,商人(更具体地说是官商)已经把控了朝政。   商人把控中央级的朝政可以说是在天启、崇祯朝非常明显。但早在嘉靖年间,一些地方政权就已经被商人垄断,地方政府官员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听命于富商巨贾,无锡邹望就是一个很明显的案例。   明代中后期国内贸易随着交通的发达,以前南北货物难以大规模交换的现状被彻底改变。南方以卖方身份出现在北方市场,主要供应丝织品、瓷器、棉布、木料、纸张、漆器、有色金属、皮革等。北方输出的商品大多是棉花、羊毛纱线。   商业的高度发达则直接促进了城市发展,例如淮安因为运河而兴盛,它被荷兰大使霍姆在1644年称为“中华帝国的第八大城市”。   除此之外,就像今天的深圳在十几年间由小渔村变成大城市一样,明代京杭大运河的繁荣,也使得一些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成为皇帝心目中重要的地方。例如,因为大运河的徐州段水流比较急,为了行驶安全,政府便修建了一条备用运河,1587年在这条备用运河的某个地方修建了一个名叫“夏镇”的地方。而17世纪初,皇帝便派了一名亲戚坐镇此地专管收税。   在万历、崇祯年代,由于水路交通的大发展,国内贸易、国际贸易的兴盛,中国逐渐形成了十五大城市,它们是:北京、南京、杭州、镇江、广州、福州、苏州、上海(当时称松江)、淮安、扬州、临清、济宁、扬州(主要是今天扬州下辖的仪征市,当时称仪真)、芜湖、景德镇。城市的发展又带动了官与商的合流,最终到了万历年间几乎到了“无官不商”的地步。东林党主要成员的出身虽然大多为中小商人家庭,但他们对于商人的同情是毋庸置疑的。那个时期,四分之三的进士、举人是商人出身。   仅拿明代晋商典型的张家、王家为例。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张四维之所以成为首辅,在政治上,靠的是他舅舅王崇古(兵部尚书、陕西总督),而王崇古的爷爷王馨是河南邓州学政;在经济上,则靠其父亲张允龄、叔父张遐龄、岳父王恩、大舅子王诲、二弟张四教、四弟张四象等这些大商人。王崇古的父亲王瑶、哥哥王崇义、从弟王崇勋、伯父王文显、姐夫沈廷珍和外甥沈江均也是大盐商。   张家、王家在联姻的同时,还与大学士马自强家联姻,而马自强的兄弟马自修也是大商人。三家联合几乎垄断了当时的盐业市场。以至于御史永郜为此愤怒地说道:盐法之所以败坏,就是被权势之家所垄断。因此,官商家族成为明代非常明显的特征,也是商人与官员进行争斗的后台。   商人的势力增强并不仅仅表现在官商一体化以及官商斗争上,更体现在商人的生活方式、思想上,商人的经营方向影响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而这又是晚明出现社会风气奢靡化的根本原因,也是败明的原因之一。   引领风尚的明代商人   男不男女不女的明末读书人   万历年间的苏州城内,铺户兴旺、买卖兴隆。在各色商铺之中,许多商人、富家子弟、读书人、官员流连其间。举人李乐在书童的几次催促下,终于放下了书本来到大街上散心休息。书童李来一边走一边说:“少爷,今天出来可不能白出来呀,再过几天就是老太太的生日了,您可得买些东西呀。龚春瓦瓶现在非常有名,不如买一个吧。”“龚春瓦瓶?什么牌子?”   “哎呀,少爷,您真是读书读死了。龚春、时大彬两个人是现在做瓦瓶最好的两个人,他们做的瓦瓶光滑如玉、细腻温润非常好,每个都能卖到二三两呀!”   “啊?二三两?要知道二三两银子,那可是农民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积攒下来的呀。这么贵重的东西,咱们买它作甚。”李乐一口回绝。李来听罢,沉思一会儿,又道:“那就买个胡四铜炉或赵良璧锡器,一两银子就行。少爷,人家大门大户都买这些东西,咱们如果没有,还不让人家笑话。”   “不行不行,我们读书人应该俭朴持家。那些奢侈品给人带来的无非是感官享受,它只能给那些内心空虚的人充门面,像我这样自信的人根本用不着那些东西。”   “哼,俭朴现在被人看做是陋习呀。就是那些贫民、农民都买这些东西,咱们能不买?”   “啊?”李乐大吃一惊。“现在的人都这么富?”   “哪呀,他们买的都是假的,样子一样而已。比如何得之扇面吧,那真的扇面可以用数载,是用宣纸、真竹做的,假的用的只是普通纸、竹篾而已。”   “哈哈哈,既然天下人都在买假冒产品,我买了又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呢?”李乐正在说话间,突然,眼见前方红霞一片。李乐仔细一看,发现这片红霞原来是一大群读书人,他们个个身穿红色、紫色的衣服成群结队地去郊外游玩。李乐痴呆呆地看着,“这些非男非女的中性人都是什么人?”   李来一看乐了,“这些人是去参加虎丘书会的。”   李乐听罢,只是轻声叹了一口气,“回吧”。整晚李乐都没有睡着,他在辗转反侧间,苦想着:如此下去,世人不知道简朴,全都追逐奢华,仁义礼智信将何处所存。读书人本来应该安守清贫,可如今也追随时尚,唉....。.   第二天早上,一夜未睡的李乐擦了擦眼泪,不禁吟出一首诗来,诗曰:昨日到城廓,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者,尽是读书人。   李乐是一位传统的儒家子弟,对信仰很执著。然而,这种人毕竟是少数,根本无法阻挡社会潮流。因为商人势力大增,他们开始由顺从风俗,逐渐变为影响甚至引领风潮。明代中后期的商业非常兴隆,商人出售的产品逐渐超越了日常用品的范围,奢侈品增多,逐渐引领了社会时尚甚至影响了民众的生活。   例如,万历之前制鞋一般都是妇女的工作,万历年间则有了男人从事制鞋业。那时,南京桥夫营的鞋业非常发达。以前的鞋非常笨重,后来出现了比较轻巧的蒲鞋。一位姓史的外地人来到了南京,他用黄草编的鞋非常漂亮,富贵之家争相购买,之后平常人家也买这种鞋穿。   再比如,上海地区原本没有夏天穿的袜子,一年四季都是毛毡袜子,直到万历年间才开始出现布做的袜子。还有其他一些稀奇事物,直至影响到今天的百姓生活,例如吃河豚等。   商人在给民众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对当时的基础建设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商人对于当地建筑业、交通业的投资首先是为了自己经商方便,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却不容忽视。例如商人对于商路的开拓,给百姓出行也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开辟商道对于经商意义重大。例如,自唐代开始就出走四方的徽商,不断地将食盐、茶叶、木材、布匹、文房四宝等,贩往长江沿岸的安庆、九江等交通口岸,在当地收购桂鱼、生猪、植物油等特产销往徽州山区。在这条商路上,有不少地区当时尚未开发。徽商为此修路、建桥、挖水井等,对当地的生活和经济、文化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他们逐渐开辟了数条商路,其中一条就是:由徽州(今安徽黄山市)经祁门、石台向东,经过三县交界的仙寓山榉根岭之后,沿石台边境进入东至县,过了鸡头岭后走设源到排篷的三建桥。由此分道:一路经过大蜈蚣岭走洋湖,向西到东流县,向北从小路嘴、雁汊到安庆或沿江上行至武汉等地;一路经小蜈蚣岭过葛公、高岭、尚合、徐村,到达东至县城,再翻过县城西的梅山通往福建、广东。   与此同时,一些介绍商路的书籍成为商人经商时的必备手册。例如,《明一统路程图记》[明隆庆四年(1570年)休宁县人黄汴撰,又名《图注水陆路程图》,《新刻水陆路程便览》,《士商必要》],《天下路程图引》[明天启六年(1626年)憺漪子编,又名《士商要览》],《士庶备览》,《天下四民利用便观五车拨锦》,《天下四民三台万用正宗》,《天下民家便用万锦全书》,《水陆路程》,《新安原版士商类要》,《士商类要》,《寰宇通衡书》等。   上述这些商路图书,除了为商人带去便利外,更弥补了正史的诸多不足,提供了不少正史没有收录的行程路线图。例如《明一统路程图记》收集水路路线143条,陆路路线100条,除了南北二京至十三省驿路外,又收录了水路路线127条,而且标注了各个驿站之间的距离,非常便于客商使用。   为了便于记忆,这些商路图书还将一些地名编成歌谣。例如有一首《水程捷要歌》说的是从徽州到杭州的水路里程:一自渔梁坝,百里至街口,八十淳安县,茶园六十有,九十严州府,钓台桐庐守,橦梓关富阳,三浙垅江口,徽郡至杭州,水程六百走。   为了让商人能够在目的地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了解当地风俗,更重要的是了解当地的基础建设、物产,从而更有利于经商活动,这些商路图书往往对风土人情、酒店旅馆、治安状况等都有详细的记述。凡是商旅外出所需的常识,诸如山川险夷、物产出处、行程风险、水旱码头、牙侩好坏、门摊课税、名胜古迹,乃至轿夫船户是否可靠,沿途食宿是否卫生,皆有记述。   因为海陆交通路线的开辟,明政府又大规模地开发交通工具、构建交通设施、完善交通管制机构,这些直接促进了大规模的商品流动,海上贸易的发展还使得明朝的商品如茶叶、丝绸、瓷器等远销到欧洲。 class='page'> 4 下一页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