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尧文化在古国文明中的作用(2)

时间: 2008-01-18 16:43    来源:山西日报    胡建     点击:
  如何由平等的部落社会向等级化的国家演变,中外学者存在有各自的看法。摩尔根提出“部落联盟”的观点,塞维斯则倡导“酋邦”概念,共同认为从平等部落社会至阶级分化过渡而产生国家。但怎样把“酋邦”和国家在概念上区分开来,由于各个区域的特点不同,理解时又陷入比较困难的境地。苏秉琦先生根据中国古史自身发展的特点,把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进一步转化,提出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概念,认为古文化指一定时间、区域范围内的原始文化;古城指城乡最初分化意义上的城和镇,古国是指高于部落之上的、稳定的、独立的政治实体,也就是具有悠久区域传统的古文化,具有突出地位的中心聚落发展成为国家。接着他又提出中国文明发展阶段包括“古国、方国、帝国”三部曲,和发展模式由“原生型、次生型、续生型”三类型组成的理论。指出秦汉统一时期,中国幅员内各地大都经历了从氏族到国家的历史过程,各地相差的幅度一般不超过500至1000年,但都可追溯到4000年、5000年、6000年前。总之,在距今5000年前后,在古文化得到系统发展的各地区域中心,古城、古国纷纷出现。距今4000年前,中国大部分地区由古国发展到方国阶段,古国与方国比较,方国更成熟、更发达,是高级国家,夏商周都是方国之君。中国古代国家的“原生型”模式,是由氏族到国家的一般过程,除中原地区之外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沿着这种模式发展。“次生型”是中原地区古代国家发展的典型模式,在洪水到治水的推动下,一种超越社会大分工产生的政治实体促成了夏商周国家产生。由“原生型”到“次生型”的古代文明起源的发展模式,成功地解决了西方学者在“部落”或“酋邦”向国家过渡难以区分的概念问题。从古国到方国,体现了幅员辽阔的中国土地古代文明发展的自身特点,当文明因素发展到足以摧毁原有的社会结构时,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古国随之产生。古国是脱胎于农业聚落的政治实体,一个聚落中心向国家转化时,社会形态的转变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古国是向方国演变的一个过渡阶段,又是从“原生”到“次生”的一个突变。距今5000年前后,在各地的古文化得到系统发展,多级聚落形成,区域中心纷纷涌现,有的当已经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古城、古国是时代的产物,社会变革的产物,作为数种文明因素交错存在、相互作用的综合体,成为进入或即将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古国的具体时期约与夏建国以前古代传说的“五帝时代”相当,可划分为龙山时代与尧舜时代两个阶段。   龙山时代相当于文献称呼的“五帝时代”,是传统认识上中国古史中的第一个时代。龙山时代城址的发现接连不断,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共发现50余处,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内蒙古中南部、湖南、湖北及成都平原一带。城址的归属,黄河流域主要有汾河流域的陶寺文化,伊洛流域的王湾三期文化,渭河流域的客省庄文化,黄河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长江中游地区的大溪文化、石河文化、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成都平原的宝墩文化以及内蒙古中南部的庙子沟文化和老虎山文化。这些文化已发展成为以政治统治中心地位聚落为主的社会高级形态,出现了地区性中心聚落。聚落中心的政治实体,开始建立强制性权力系统,各区域邦国型国家开始建立,构成了文明社会发展的多元性特征。尧舜时代是晚于炎黄聚落的时代,也是龙山时代晚期向夏王朝国家过渡的重要阶段。此时期的“几个地方性的文化在一个圈子里面作密切交流的情况,事实上也是国家类型的社会形态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尧舜领导的古国从多中心的部落中脱颖而出,嬗变步入金字塔形部落结构,形成古国文明的杰出典范。无论在聚落形态、社会形态方面、还是文明化程度上,都具有“王都”的特征。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