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兴东渐──夏文化溯源(4)

时间: 2008-01-18 16:43    来源:    谢兴鹏     点击:

  2、岷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地理状况及岷江、黄河治理方法惊人相似

  周述椿先生在《论鲧禹治水》一文中指出:岷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都是宽阔的内陆三角洲。它们的东面都受到山地的阻拦。它们的南、北两面都有出口,黄河或南流入黄海,或北流入渤海;岷江既可南流入长江,又可北流入沱江后再入长江;黄河、 岷江都具有在广阔的三角州平原上南北改道的特征。大约在4500年前左右,黄河由南流入黄海改为北流入渤海,当年沿太行山东麓北流的山经黄河,与今天沿成都平原西南侧南流的岷江主流十分相似;它们都是在堤防的防护下,沿三角洲边缘流出,从而使三角洲的绝大部分免于洪水为害;在三角洲的中轴部, 由于受山地阻挡,泥沙易于拥积,河水只能南北分流,从而使三角洲的中央部分大大高于两侧而减少了洪水威胁,这就是原黄河三角洲、岷江三角洲能发现大量古都遗址和古文化遗址的原故。

  不仅两处地理条件惊人相似,而且在治水方式上也极为相似。由于当年鲧禹率先在治理岷江时,采取了“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方法,既便于洪水分流,又有利于舟楫、灌溉;禹在治理黄河时(根据上述分析,尧舜时的特大洪灾与黄河改道有关), 也采取了分流黄河水入济水以通淮泗的方法。后来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与黄河三角洲的水利工程也有惊人相似之处;都江堰工程所修建的沿岷江主流的金马大堤,类似黄河三角洲水利工程的鲧堤,而宝瓶口所分流的内江,类似从黄河石门开凿以通淮泗的济水,金马大堤所用防冲卵石竹笼相似于鲧、禹所用之息壤, 且都不是为分洪而设,而是为了航运和灌溉。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具有必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鲧、禹先治岷江,后治黄河的原故。

  3、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密切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有许多共同之处,其关系十分密切。一是先秦时期的几代王朝的祖先都是黄帝,鲧的父辈、祖辈、曾祖辈及鲧、禹的青壮年时期均生活在巴蜀一带,近代的考古发现已证明四川盆地确属先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后来,鲧、 禹因治水进入中原,禹因治水成功为位列至尊,这说明以鲧、禹为代表的巴蜀文化代表着当时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华夏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夏的衰落,取而代之的商、周是黄帝另一子玄嚣的后代,与夏本有血缘关系,因而商、周文化与夏文化同源,并继承、 发展和丰富了夏文化的内涵;仅因自然环境的不同和土著居民的习俗差异而有所区别。三是夏以后的帝王多在中原地区建都,中原地区长时期成为华夏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交流与发展的条件优于巴蜀地区,而巴蜀地区因当时受交通条件的限制,与外界交流相对困难, 制约了巴蜀文化的发展速度;夏代及其以后,中原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比巴蜀文化对其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更强,因而许多人便误认为华夏文化发源于中原地区,产生这种认识也在情理之中。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