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达:重读马家浜

时间: 2008-01-18 16:42    来源:    王明达     点击:

重读马家浜王明达

  浙江嘉兴马家浜遗址发现、发掘已经45周年了,以该遗址命名的马家浜文化是太湖流域迄今最早的史前文化,年代跨度大约距今7000-6000年。太湖流域面积36500平方公里,仅占全国约1/240。经过江、浙、沪考古工作者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的考古学文化序列,成为我国重要的考古学区系之一。

   作为“江南文化之源”的马家浜文化,从考古发现、发掘和研究的进程来说,始终是稳步前进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相比与隔钱塘江而望的年代大致相近的河姆渡文化,相比与在其基础上经崧泽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良渚文化而言,马家浜文化的发现和研究一直处于较为“冷”和“淡”的状态之中,或者说从未有过“热潮”,甚至有人形容马家浜文化是“一朵被遗忘的鲜花”。

  在筹划纪念马家浜遗址发掘45周年活动的过程中,承嘉兴市文化局领导的厚爱,笔者应邀参与了相应的准备工作,有幸与嘉兴市文化局、嘉兴市博物馆的同志一道,集中考察了浙江省、江苏省和上海市马家浜文化的主要遗址及其重要出土文物。笔者在1981年参加了同属马家浜文化类型的余杭吴家埠遗址的发掘,并整理、编写了发掘报告,对马家浜文化也有一定的认识。以后的考古生涯则把主要精力放到了良渚文化的发掘、研究中去了,但是笔者始终没有“遗忘”马家浜文化,对江、浙、沪各地的马家浜文化新发现十分关注,参观考察过大多数发掘现场,浏览过相关资料,对马家浜文化的新发现和研究进程大致有所了解。当然这些都属于记忆中的“碎片”,既不完整又缺乏认真的深入思考。此次在两个多月的时间中,集中精力流连于马家浜文化深厚博大的宝库内,获得了一次难得的重新学习的机会。遵嘉兴市文化局领导之嘱,写下《重读马家浜》这篇小文,与同行们一起深入探讨马家浜文化,为纪念马家浜遗址发掘45周年奉上一点学习心得。

   1959年嘉兴马家浜遗址的发掘,是在当时大规模的“积肥”运动中遗址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所做的抢救性发掘,面积仅213平方米。但马家浜遗址的时代比较单纯,又具典型性。其实上世纪50、60年代,江、浙、沪已有一些马家浜文化的遗址被发现,并作过一些小规模的发掘,其中以1957年湖州邱城遗址下层的发现最为重要。由于发现的遗址较少,发掘的面积都不大,发表的资料比较零散,基本上没有系统的论述。而同时,南京博物院老一辈学者曾昭燏、尹焕章先生从黄河下游、淮河下游和长江下游的资料分析,从宏观上提出了“青莲岗文化”的命名,将太湖地区的原始文化划入“江南青莲岗文化”之中。这里必须提到吴汝祚先生,他独具慧眼,在1975年第5期的《考古》上发表了《从钱山漾等原始文化遗址看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产生》一文,率先提出了“马家浜文化”的命名。1977年,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考古》第4期上发表《碳中-14测定和中国史前考古学》,正式命名马家浜文化之后,才基本上得到了考古界的共识。同年10月在南京召开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学术讨论会上,牟永抗、魏正瑾先生提交的《马家浜文化和良渚文化》论文,是首次对马家浜文化比较系统阐述的专论。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