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50年的时代变迁(3)

时间: 2009-10-12 15:51    来源:    张伟 中国青年报     点击:

如果再加上更早时由传教士创造的“威妥玛式”等拼音方案,在国内和国际上,拼音方案让人眼花缭乱。

1958年颁布的《汉语拼音方案》,最终舍弃了以上所有方案,另起炉灶。不过,有学者发现,除了标调法不同,这套方案与之前的“国罗”拼音方案,差别并不大。

作为当时公认为最科学的拼音方案,“国罗”为什么没有被新政权直接采用?这个问题似乎很难找到答案。

多数学者选择沉默。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学者评价,在“国罗”和“北拉”争辩的背景下,当时的决策者很难摆脱革命情感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从而直接采用“国罗”拼音方案。

而陈章太则认为,当时的决策是冷静和客观的,也获得了多数人的认同。那个时候,这名年轻人因为语文研究与编辑工作需要,接触过许多老辈学者。在他的印象中,大多数学者都积极参与了文字改革方案的讨论,他们的观点,也都“随着国家政权的政策变化而改变”,而且这种改变显得很自然,并不勉强。

不过,历史也记录下一些例外。在当时关于汉字拼音化的讨论中,文字学家陈梦家曾提出不同意见。结果,他被划为右派,“下场很惨”。当时,许多大学者都曾写长篇文章,对其进行批判。

一次方向重立

冯志伟记得,现行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不久,便风行全国,他自己也很快舍弃了用注音字母拼写的习惯。

不过,与周围其他人相比,冯志伟并不是最狂热的一个。他有许多同学,当时便开始用拼音记日记。不过他没有这么做,他担心这种不区分同音词的日记“以后自己看不懂”。

尽管1958年周恩来在宣布《汉语拼音方案》时,曾经表示,汉字是否会被字母代替“这个问题我们现在还不忙作出结论”,新中国成立初开始的汉字拼音化倾向,仍然是一种潮流。在许多人心中,汉语拼音最终的发展方向,将是字母文字。

由于汉语拼音方案还不具备作为文字的资格,当时,相关部门曾组织专家继续研究。据回忆,这个研究的最终结果,是编制了一套只在内部发行过的《定型化汉语拼音词典》,通过复杂的方式,使拼音具备了文字的基本形态。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