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被刀砍箭射后大卸五块(5)

时间: 2011-09-29 16:39    来源:《名将之死》    张锐强     点击: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於子乎?属之於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总结了自己的三个功绩,或者叫能力:统帅三军,使士兵们英勇作战不怕牺牲,敌国因此不敢图谋魏国;治理百官,安抚百姓,充实府库,增强国力;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东窥,而韩赵全都仰魏国之鼻息,不敢有半点不从。应该承认,这话基本属实,除了带点情绪,并没有多少虚夸。可是,他想不到还有所谓的“主少国疑”,所谓的功高震主。   千万不要顺着语言和思维的惯性,在此批评所谓封建时代的种种愚昧落后,譬如干部制度不科学,用人不公等等。那是典型的关公战秦琼,更是典型的人云亦云。过去没有组织考察,举荐贤能全靠个人眼力,风险甚大。被举荐者如果出了问题,举荐者搞不好要负连带责任。所以经常有这样的场面,某某拍着胸脯说,我愿以全家多少条命为担保,举荐某某!那时没有眼镜,更没有望远镜显微镜,不知道这是人们视力良好的原因,还是结果?这个问题,颇可思量。   除开这些,我此时最大的感慨,是守成之君到底不如开国之王。田文所说的疑虑,自然都是魏武侯的。同样是争夺相位,我们不妨看看魏文侯的处置方式。   文侯有一次要任命丞相,他弟弟魏成和翟璜PK。魏文侯拿不定主意,问计于李悝。李悝说:“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之外,不敢当命。”意思是说,地位低的关系远的,没有资格议论地位高关系近的。我的使命在宫门之外,这样的国家大事,我可不敢乱说。文侯说:“先生临事勿让。”意思是说,没事,我信任您,先生您就别推辞了吧。李悝说:“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悝哉!”   这段话不长,但很是关键。换成白话文,大意如下:国君您没有留意罢了。平常看他亲近谁,富贵时看他结交谁,发达时看他举荐谁,落魄时看他不干什么事,贫穷时看他不要什么东西。这五项指标,就可以确定人选。   明白人不必细讲,彼此便可心领神会,所谓心照不宣。魏文侯立即说:“先生您请回吧。丞相人选已经确定。”李悝辞别魏文侯,又见到了翟璜。翟璜问道:“今者闻君召先生而卜相,果谁为之?”就是说,我听说今天国君请您议论丞相人选,最后确定的是谁?李悝说:“魏成。”   翟璜是什么反应呢?史书上的原话是这样的。翟璜愤然作色曰:“西河守吴起,臣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君欲伐中山,臣进乐羊;中山已拔,无使守之,臣进先生;君之子无傅,臣进屈侯鲋。以耳目之所睹记,臣何负于魏成?”翟璜列举了他举荐的五位能臣,说西河的守将吴起,是我推荐的;国君担心邺城,我推荐西门豹去治理;国君要讨伐中山,我推荐乐羊为主将;攻下中山,没有合适的人选镇守,我推荐了先生您;国君的儿子缺乏良师,我推荐了屈侯鲋。天地良心,耳朵所听眼睛所见,我哪一点不如魏成?   这五个人,表现都不错。其中的乐羊,很值得单独说说。   乐羊本来是翟璜的门客,所以他的斤两,翟璜很清楚。问题是他的儿子乐舒,在中山当将军不说,还与翟璜有杀子之仇。也就是说,翟璜有个儿子,死在乐舒手里。当此情境,翟璜不为难乐羊,反倒举荐他为将,确实不是一般的胸襟气度。   魏文侯于是就派乐羊领兵攻打中山。那个时候,吴起似乎是乐羊的部将,这里暂且不说。当时中山的实力很强,经常把赵国搅和得举国不安,魏国最终也是费了三年功夫,才把这块硬骨头给啃掉的。可以想象,乐羊不可能马到成功。他刚开始出师不利,没占到便宜,魏国朝堂立即舆论大哗:什么意思?乐羊明显是顾忌私情,举兵不前嘛!里通外国,拥兵自重,也不是没有可能。这样的人,应该马上撤职查办!魏国这么说,对手中山呢,更狠。他们杀掉乐舒,煮成肉羹,送给了乐羊。   真是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设想当时的乐羊,一定无比的悲凉。为了取信于魏,他吃下儿子的肉,最终灭了中山。魏文侯呢,“赏其功而疑其心”。在这一点上,他倒是比晚年的齐桓公清醒。易牙烝了自己的儿子献上,竟然能赢得齐桓公的宠信。而齐桓公最终的命运,大家是知道的。他被管仲临终之前否定的三个小人,易牙,开方和竖刁,锁在寝殿内病饿而死,尸体搁在床上六十七天,蛆虫都从窗户上朝外爬了,新的国君才有机会收拾安葬。他这样死也没什么,咎由自取;但是国内政局不安,五个儿子大动干戈,要死掉多少无辜的百姓。   举荐贤能是丞相的重要职责或者能力,从这一点看,翟璜争取相位,并非贪心不足蛇吞象的狂妄之举。《资治通鉴》上还记载有一则翟璜巧谏君王的故事,很有趣味。原文如下。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乐羊灭掉中山后,魏文侯把那里封给自己的儿子,也就是太子魏击,后来的魏武侯。有一次,魏文侯召集群臣,问大家说:“我是什么样的君主?”他当时的心情和希望获得的答案,白痴都明白。于是大家纷纷顺竿爬,说:“您当然是仁义之君!”魏文侯因此面有得色。可就在此时,偏偏有个不识相的人名叫任座,给他兜头一瓢凉水。他说:“您得到中山,不封给弟弟而封给儿子,还好意思说什么仁义之君?!您洗洗睡吧。”   什么叫反差,这就叫反差,一般人很难承受,魏文侯也不例外。他顿时大发雷霆,任座一看不好,起身就跑。轮到翟璜,他说:“您确实是仁义之君。”魏文侯说:“何以见得?”翟璜说:“我听说君主仁义,所以大臣刚直。如果您不是仁君,刚才任座怎么敢于直言呢?”魏文侯回过神来,立即命令翟璜请回任座,然后亲自下堂迎接,把他奉为上宾。   跟移木建信一样,又是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我们更熟悉的主角,是唐太宗、魏征和长孙皇后。时代的真伪暂且不说,同样这个故事,还有两个版本,翟璜和任座依然是主角儿,只不过互换了角色,类似反串。唐朝人李翰,就是“芳树无人花自落、空山一路鸟空啼”的作者、诗人李华的儿子,编了一本介绍历史知识和典故的发蒙童书,类似今天的小学课本,叫《蒙求》,原样记载了这个故事,但直言的是翟璜,巧言的是任座。它的出处,应该是汉朝刘向的《新序杂事一》。直言也罢,巧言也好,极权扭曲的官场,必然会造就极权扭曲的人性。这样的直言和巧言,并不值得提倡,但是适者生存,只有适应那种气候的人,才能进入中枢,实现自己的梦想。翟璜无疑有此功能。   李悝的回答更有意思。   李悝曰:“子之言悝于子之君者,岂将比周以求大官哉?君问相于悝,悝之对如是。所以知君之必相魏成者,魏成食禄千钟,什九在外,什一在内,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此三人者,君皆师之;子所进五人者,君皆臣之。子恶得与魏成比也!”   就是说,您对我列举的这些您为国君做的事情,难道都是为了换取大官的职位吗?国君征求我的意见,我是这么说的:之所以应该任用魏成,是因为魏成的千钟俸禄,九成用在外边,只有一成家用,所以得到了东边的卜子夏、田子方和段干木。这三个人,国君都奉为老师;您举荐的五个人,国君都任用为臣。您怎么能跟魏成相比呢?   翟璜逡巡再拜曰:“璜,鄙人也,失对,愿卒为弟子。”翟璜也不是棒槌。他立即回过神来,说:我真是鄙陋无知。我愿意终身当您的学生。   一般而言,这个事情里,大家都佩服李悝的眼力。这没什么不对,但只是浅表层。内里的实质,在于魏文侯的雄才大略。如果按照田文,或者说魏武侯的逻辑,此时是而且只能是任用翟璜。不是么?   落寞奔楚   当不了丞相,那就继续在边疆干自己的军区司令吧。不过吴起的功劳名声不断叠加,逐渐引起了一个人的不安。这个人是谁?继任的丞相公叔。   吴起争相的事情,几百年后的太史公司马迁都知道,当朝丞相公叔怎么可能毫不知情?这个人,很快就把吴起当成了假想敌,处心积虑地想除掉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田文确实算得上贤相。可惜,他当时已经死去。 class=’page’> 5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