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4)

时间: 2006-09-20 15:38    来源:         点击:
既然归楚不情愿,归汉有风险,那么韩信是不是该听从蒯通的劝告,拥兵观望,任由楚汉斗得精疲力竭,然后“割大弱强,以立诸侯,”最终达到“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于齐矣”的美好结局呢。应该说,对于这种选择,韩信不是没有动过心,加之蒯通对人主与功臣关系的分析让他不能没有顾虑,所以他才会说“先生休矣,吾将念之。”这也许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抉择,种种利害关系让他不得不下去好好考虑一下。考虑了好几天,不见动静,蒯通憋不住了,再次进言,让韩信不要犹豫,抓紧进机,早做决断。(蒯通对韩信的劝告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又占了近七分之一的篇幅。太史公对韩信的感情实在耐人寻味!)韩信终究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而是选择了继续追随刘邦。很简单,两个原因,一是汉王对他好,“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瞧啊,这可是现代拍帝王大戏的最佳素材。刘邦脱下自己的衣服给韩信披上,自己有一口好吃的也忘不了让韩信尝尝,感人哪!想必韩信那大个子不止一次心中暖洋洋的象春风吹过,兴许眼中还泪光点点呢。对这么好的人主,韩信认为“背之不祥”,这也是他回绝武涉和抵挡蒯通的坚强武器。韩信并不象那时的许多“投机分子”,只要对己有利,就能朝秦暮楚、卖主求荣,“屋梁上的冬瓜两面滚”,他还是有一定原则、操守和立场的。二是认为自己功多。这个理由似乎站不住脚。蒯通苦口婆心地分析了一大通功臣功多的害处,他为什么还用这个理由来坚定自己的立场呢?这恐怕得和第一个理由联系起来看。刘邦傲慢无礼,骂部下如骂家中奴才仆人,但能对韩信“解衣”“推食”,关爱有加,其中固然有收买人心为之卖命的原因,但还有对韩信才能的欣赏。才能是在创造的功业中显示出来的,功越多,证明才能越高,才能越高,刘邦不是就更欣赏了吗!好,既然如此,且看我再创更大的业绩!蒯通啊,你看,我想弄个王来当当过把瘾,刘邦不是就派他手下最重要的谋臣张良来立我为齐王了吗,这可见咱俩的交情,也可见他对我的肯定。(韩信若晓得这个王是刘邦破口大骂后在张良的提醒下赏赐给他的,必定要仰天长叹!)他怎么会象那没良心的勾践呢?不象!绝对不象!一旦认定刘邦“终不负我”,新任齐王韩信就踌躇满志、雄心勃勃、豪情干云地带兵去和刘邦相会,导演那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十面埋伏大戏了。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蒯通佯狂为巫,远离名利场而去。他已经看到了韩信的悲惨结局,也提前为自己找好了避祸的退路。长歌当哭,痛何如哉!蒯通的心在请神斥鬼的长声歌咏中滴血。三历史证明蒯通的眼睛没有看错。汉五年十二月,垓下大战灭项羽。汉六年二月,刘邦称帝,大赏功臣,韩信被夺去原来的部队,徙封为楚王。仅仅过了几个月,这一年的十月,就有人上书告韩信谋反,由此拉开了刘邦收拾功臣的序幕。到底是谁告的呢?史书中没有说,只说是“人有上书告楚王信反”,所以我只能按照《史记》中的原话称之为“人”。“人”先生来路不详、身份神秘、面目混沌,究竟是何等样人物也?这个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刘邦及其朝臣的反应。刘邦赶紧召众人商量。大家一听,异口同声地骂道:“亟发兵,坑竖子耳!”翻译过来就是,“赶快派兵攻打,活·埋了那王八蛋!”韩信若有顺风耳,听见了必要吐血三升。他什么时候把诸位得罪得怎么深啦?那一干莽将武夫容易冲动,奋臂挽袖还可以理解,不过那些见识高远、运筹帷幄的谋士文臣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替韩信辩解几句呢?就凭一个身份不明的人上书告发就可以证明韩信要造反?这实在滑稽!回想当时楚汉相持固陵,汉军困窘,刘邦和手下那么多的谋士、武将眼巴巴如大旱望雨盼望韩信来救他们。韩信那时若听了蒯通之言而反,宰割天下易如反掌。那时不反,现在天下已定,大势已明,他却放着好好的王不当,偏要造反,简直就是猪头!这样笨,他哪能混到今天?早就被历史的大浪给淘汰了,还能浮出水面指点江山!那么,是不是刘邦待他不好,让他起了反心了呢。这也讲不通。韩信不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刘邦给他几件穿的,几口吃的他都念念不忘(后来他当上楚王,不但重谢了当年曾在贫贱饥饿时给他饭吃的漂母,而且还不念旧恶,提拔当年让他受胯下之辱的少年为官,这些都证明他不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现在当上了王,他反到不满意了?要知道,除了刘邦,就是那几个王算大的了,而享受封王待遇的也不过区区几人罢了!虽说和刘邦隔远了,不再有“解衣”“推食”的感人场景,但应该也不会生疏到反目相向啊。何况从灭项羽到现在,一年都不到,关系怎会恶化到这个地步?如果交恶,此等大事安能不见于史书?因此,这个理由也讲不通。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