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之道与科学之道(2)

时间: 2008-03-12 09:53    来源:    盖建民 中国国学网     点击:

   道家哲学虽然含有政治集体主义、宗教神秘主义以及个人修炼成仙的各种因素,但它却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此外,道家又根据他们的原理而行动,由此之故,东亚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起源于道家。

   李约瑟这里所说的道家是广义的,包括道教在内。李约瑟不仅看到了道教在中国传统科技发明、知识积累中的贡献,而且还明确指出道教在发展科学思想方面的作用及其意义,即“发展了科学态度的许多最重要的特点,因而对中国科学史是有着头等重要性的。”这一观点值得重视。道门中人千百年来在其长生不死宗教信仰驱动下,出于宗教修持和延年益寿的需要,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究人事,孜孜不倦地探索天地自然与人体生命奥秘。不仅在广涉医学、药物学、养生学、天文历算等领域都孕育并积累了丰富的科学思想,而且在在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方法论方面也蕴育形成了深刻的科学思想。道教科学思想之所以如此丰富,同道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方法有密切关系,正如王明先生所指出的:“葛洪在距今一千六百多年前就初步孕育着物种变化的思想不能不归功于科学实验和细致观察。”因此笔者以为:道教之道,既是宗教神仙之道,又是自然之道,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科学之道。本文拟从科学思想和科学思维方式这一视角,围绕道教科学家“仰观俯察”、“观变察机”、“参验”、“勤求试之”、“析理入微”、“由易及难”、“原始反终”的科学思维方法与思维方式,进行专题论述,以就教于大家。               一

  道教崇尚自然,以道法自然为修道的基本法则。《道德经》第25章云:“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汉代河上公注对“道法自然”做了这样的注释:“道性自然,无所法也。”在道门人士看来,“道”的本性即是自然,道之自然的法则既是天所效法的,也是地所效法的。人居天地之间,其行为的最高法则也应是效法道性自然的法则。自然乃天地之本性,既没有任何人为强加的因素,也没有任何固定的模式;道作为宇宙的本体,“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道化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万物皆按各自的本性自然生长,无持无待,从而保证了自然界的和谐有序。因此,道门认为要达到“道法自然”这一“真常之道”目标,必须践行“无为”的方法。“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性本是践性无为的,并通过无为的机制成就万物。道教所崇尚的“无为”,并不是通常人们所理解的消极无为、无所事事,而是强调在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时,在接物应世方面,应顺应自然之规律行事,反对不顾自然发展之规律的强行“有为”,因为这种“有为”是人为干预事物的自然发生和发展,是违背自然本性的“诈伪”行为,“强执教之,则失其情实,生于诈伪也。”道教所反对的正是这种“妄为”行为。曾几何时,社会上有相当多的人曲解了道家、道教的无为思想,认为道家、道教提倡无为就是一概排拒有为,这是没有真正把握道教无为思想真谛所造成的“冤案”。道门所崇尚的“无为”是其在求道证道过程中的境界和思想方法,体现了道教崇尚自然、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的科学精神。但是对道教中人来说,无为不是最终目的,“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换句话说,践行无为只是实现“无不为”目标的手段,是为了最终更好地积极“有为”;道教的“有为”是通过“无为”的形式完成实现的,千百年来,道门中人是以“无为之心”行“有为之实”的。这种“有为”是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条件下的“真有为”,“道常无为而为真有为也”;这种“真有为”,道门人士也将其称之为“大有为”:“无为者,非不为也,无为而为大有为也。”。道教在探究自然之道的历程中,并不只是停留在无所作为、听凭自然摆布的消极状态,恰恰相反,他们在自然奥秘面前却是积极有大为的。历代道门人士高举“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大旗,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积极探索精神,上观天文,下察地理,中究人情物理。《太上洞玄宝元上经》云:“凡学无上之法,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天地之本,本无形也;无形者,是道也。应物成有,有形有名,名天地者,道之孙,一之子也。”天地乃道所生,因此,要修道证道必须上观天下察地,“仰观上天,俯察下地,然后内观洞晓中也。洞晓中者,存三一也。存三一者,先观天文,次察地理。”道教不但在天文、地理、医药、化学方面有许多科学贡献,而且在物理学领域也有不菲的科学思想发微。道教典籍中散见有许多关于声、光、磁、热思想,道门中人所阐发的时空观、运动观中不乏科学思想的精萃,有些甚至是中国物理学思想的嚆矢。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