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人与用人

时间: 2011-05-29 11:10    来源:《文史天地》2009年第5期    莫娟娟 傅嘉明     点击:
   胡适有句名言:“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北宋王旦任宰相期间多次极力向真宗褒举寇准,然而寇准却经常在真宗面前指出王旦为政的缺失。一天,真宗对王旦说:爱卿经常褒扬寇准,但他却不断地揭你的短。王旦听了面无愠色,坦然地说:理当如此。臣在位日长,久则多弊,寇准对陛下无所隐瞒,恰恰证明他忠直,这正是臣称道、举荐他的原因。后来,王旦重病不起,真宗问他后事嘱托,王旦只建议应尽早诏寇准入朝为相。
  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威逼年仅七岁的周恭帝禅位,后周符太后只得屈从。但由于行事仓促,在举行禅位大典时没来得及撰写禅位诏书,而这禅位诏书是万不能少的。在此关键时刻,翰林学士陶谷从怀中掏出一份事先拟就的禅位诏书从容递上,使得赵匡胤摆脱了一场尴尬。非但如此,其禅位诏书更是引经据典,妙笔生花,把逼宫篡位,述说成了周恭帝畏天命、顺天意、识大贤、法尧舜的竭诚之举。其中,对赵匡胤的歌功颂德,可谓极尽阿谀之能事,让人肉麻。禅位大典仓促而行,圆满而就,陶谷未雨绸缪、雪中送炭,立了大功,群臣对陶谷莫不羡慕、嫉妒。
  然而,赵匡胤只给了陶谷物质重赏,仍然让他担任最适合其才的虚职——翰林学士。难道是赵匡胤不识其能,奖励不当?非也!赵匡胤知陶谷有功,但这功是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的行为。献禅位诏书于大典情急之时,可谓精心预谋、居心叵测。立国之始,百废待兴。重用一“小人”,群“小”蜂拥;重用一能人,群贤毕至的道理,赵匡胤自然懂得,所以只是赐与陶谷丰厚的物质奖励,而没有委以重任。
  历朝历代,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投机钻营、卖身求荣的陶谷之辈不乏其人,可以说是专制体制的必然。宋徽宗用倡奢乱政的蔡京,明世宗用奸诈狠毒的严嵩父子,明熹宗用擅权误国的魏忠贤,乾隆用八面玲珑的和珅。而平原君不计前怨举荐赵奢,刘邦用出身贫贱的韩信,曹操用以檄文恶毒咒骂自己的陈琳,唐太宗用犯颜直谏的魏徵。千古功过成败,充分说明:陶谷之辈得势,小人逞强,民众遭殃;贤达志士显能,小人远离,事业兴旺。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