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什么用处?

时间: 2009-09-06 14:45    来源:         点击:
刘少奇曾忧心忡忡地对毛泽东表达了他对被写入史书的恐惧历史有什么用处?这个轻佻的责难常常令号称智慧的历史学家感到气恼,因为回答这个责难并不容易。现代历史学被限定为只能是对过去发生的一切纯粹客观记录,对历史学家的写作意图予以坚决抵制。有的历史编撰者和研究者们,在“客观”、“真实”的标准要求之下,排比罗列史料,再缀以几句事后诸葛亮式的诠释,就构造出自己的历史学。他们认为只有这样的日积月累才可能建造一座“能天塔”,揭示“天道”的秘密。对这种剪刀-浆糊历史学,读者自然有理由质问这样的历史用处何在?于是,人们开始自发地创造属于他们的历史。对市民而言,男人们从曾国藩、三国中找到了争权夺利的策略和计谋,或者狠、忍这类的人生“哲学”,为自己打气鼓劲;女人们和辛苦的白领们从孔子和庄子中寻求精神抚慰,用他们来稍稍舒缓一下残酷的职场生涯积累的紧张情绪。在古代,历史学不仅没有遭到这样的诘难,历史学家还常常被视为智慧的象征。在但丁的《神曲》中,罗马史家塔西佗具有洞察一切的智慧和理性。在中国的传统中,“史”是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它可以知兴衰,可以“资治”。“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可以“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大饥荒期间,刘少奇曾忧心忡忡地对毛泽东表达了他对被写入史书的恐惧。与古代相比,现代史书的撰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历史被认定为是一个不断进步和演变的自然过程。“人”逐渐被逐出了历史。这当然是现代学科发展进步的结局。历史记载的内容和精神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古代传记体的史书常常记述人的德性和作为,如勇敢、荣誉、智能、节制等。而且,史家总是怀着对天道敬而远之的清醒,“天行有常,不以尧存,不以桀亡”,“岂有苍苍不可问之天哉”。王夫之说得更干脆:“生有生之理,死有死之理,治有治之理,乱有乱之理,存有存之理,亡有亡之理。天者,理也;其命,理之流行者也……夫国家之治乱存亡,亦如此而已矣。”由是我们得知古代的史家并非不讲“理”的。正是在他们的撰述中我们懂得了古老的习俗、律令和制度是如何浸润于民族的血液之中,我们也体会到了:“耕种土地的贫农,其血管中有着好几个时代的血液这样,他正像和‘牛’是兄弟一样,和我们也是兄弟。”古代和现代历史撰写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历史编撰者身份的变化,黑格尔对此有很精辟的说明:现代的历史家多是头脑单纯的编年史家,他们绝不参加积极的公共生活,相反地,古代的历史家却是积极参加公共生活的。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