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请再生猛一些!

时间: 2006-12-05 12:27    来源:         点击: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龙就是龙,英文可以不叫Dragon,可以叫Long(拼音),但是不能让中国人去做熊的传人,熊猫也不行,无论其它什么选择,都无法取代龙的至尊地位。

在多哈亚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中,日本的舞龙虽然引起了中国观众的小小诧异,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很淡定,因为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日本的舞龙只不过是中国文化的遗泽,就如韩国人声称当代儒家价值核心只能在韩国找到、把端午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一样,只能一次次地证明中国文化“深入人心”的渗透能力。但是如果一个中国人跳出来说,龙是邪恶的形象,中国不能用这个作为国家形象,那恐怕大家伙都会大跌眼镜了。

近日在北京有一场“中国形象·龙的正名”学术交流活动,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吴友富正提出,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龙的形象往往让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国人由此片面而武断地产生一些不符合实际的联想。”

龙不适合作为中国的“形象代言人”了,吴友富提出要以龙凤呈祥、《清明上河图》等现实主义风俗画卷来“形象化地表达出中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与民族文化底蕴”,更提出“中国国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间上分块,在时间上分段。”据说这个“国家形象品牌”研究还被正式列入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立项。

吴友富是上海市公共关系学会副会长,搞公共关系当然是很注重形象问题的了,尤其要避免负面形象,把中国国家形象作为系统工程来研究也是不错的主意,可惜他一时脑筋短路,忘了龙在中国代表什么。

龙是中国的文化图腾,是中国人的代名词,这是几岁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事情。从文化积淀上来看,咱不往远说,就算是从清代开始,龙才正式作为中国的国家形象高高飘扬在空中,那也有好几百年了。而龙的形象在民间的存在与流传更加久远和广泛,这样的文化传承惯势不是一个人、一个公共关系研究项目所能左右的。

就算这个项目真的被采用了,也不必惊慌,它改变不了任何事实,民众在感情不会认同它,在行动上会抵制它。民国政府曾经下令中国人“摒弃春节”过元旦,可是谁会听它的呢?春节照样贴门神放鞭炮,元旦街上还是冷清清。想象一下,某年某月某日,中国人早晨起来就听到新闻说,嘿,从今儿开始咱们不是龙的传人了。那一天肯定是中国愚人节。

想想看,有多少中国人的名字叫做“龙”,就知道龙作为文化图腾是怎样浸濡中国人的生命、渗透到骨髓。废除了龙图腾,等于中国人集体脑震荡,等于将中国人集体抽筋扒骨,中国人的生命意识顿时将土崩瓦解。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