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割裂传统搞不成现代化

时间: 2007-05-14 17:17    来源:         点击:
最近,国内不少媒体正在热议中国何时实现现代化。笔者认为,当前重要的不是现代化的预期,而是走健康的现代化之路到底要有何心态?目前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有一种心态是健康的现代化的阻碍,那就是一味跟从西方、漠视传统,进而割裂传统与现代化的联系。现代化绝不是简单的唯西方是从。在目前不少国人的心里,有一个不成文但是几乎是定势的思维:现代化就意味着引进西方的东西。这在很多方面可以看出来,比如我们的建筑设计,几乎总是要西方建筑师“把关”才算“现代化”和“国际化”;比如,在管理界,对任何新出现的西方管理思想总是趋之若鹜。一味对西方的跟从,并不总是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某些西方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建筑,跟周围环境不协调,遭到很多人诟病。而很多西方管理思想在中国也出现了“水土不服”。这种一味跟从西方的心态一旦坚固,很容易被人利用。例如“欧典”地板假称是德国品牌,卖出了难以置信的高价。署了一个假美国人名的《没有任何借口》一书一度热销。因此,在更深一些的思想领域,我们有必要抱着怀疑的态度对纯西方的视角提出疑问,先考虑是否可以为我所用,多大程度上可以为我所用,以及如何为我所用。这随时都需要用智慧拣择,而不是轻易拿来就万事大吉。如同一个不自信、没有主见的人,面对外来的东西,不知如何取舍,始终无法学有所成。笔者以为,面对西方,我们必须有谦虚但是自信的态度。因为谦虚,我们学到该学的东西,因为自信,我们时时保持独立和清醒的判断,知道如何应对外来的事物。而要具备这样的自信,就要求我们加强对自身文化体系的认识。现代化也不是一味漠视传统,不是无根的创造。毫无疑问,不断创新是现代化的题中之意。但是,正如文明有一个连续性,现代化的进程也必然要有连续性,空中造不成楼阁。很长时间以来,我们走进了割裂历史与现代化的误区。在很多人心目中,一谈到创新和现代化,下意识的念头就是颠覆。一谈到城市现代化,我们的想法就是跟过去说拜拜,一个劲建高楼大厦。笔者一个外国朋友感叹:北京如果没有故宫、长城、颐和园,还能叫北京吗?由于缺乏对深层的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发掘,我们的文化创作总体也显得比较肤浅和浮躁,无怪乎瑞典汉学家马悦然看了中国春晚后,抱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东西太少了,并担心,“中国人失去美感了吗?”由于漠视中国文化中蕴涵着深厚的企业道德精神,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巧诈不如拙诚”、“童叟无欺”等,中国产品常出现诸多问题,让人不禁要问:这些企业还有没有传统商业道德?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