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价值要靠老外发现?(2)

时间: 2007-03-12 13:16    来源:         点击:

与迅猛发展的中国经济相比,时下的文化研究成了“短腿”。这虽然未必就能制约国家的整体发展,却对国家形象的确立、推广十分不利。现在西方对中国的形象定位空前混乱,“形容中国的新词五花八门”,便与此有一些关系。形成这种现象,与教育的偏差、缺位有关,更与当前一些知识分子急功近利的心态有关。

有一些研究者,无论从选题还是到研究工具的选择和结果的推出,无不以西方的取舍标准为标准,以西方的兴趣为兴趣,只顾投其所好,而不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事物的文化价值。这些研究者失去了自我的目标,使学术研究趋于时尚化、功利化和投机化,甚至泡沫化。在这样的氛围下,一些真正有价值的研究由于具体的“效益”较差,备受冷落,导致无法坚持下去。

埃及人和法国人的启示

日前,国际文化保护组织“新七大奇迹基金会”遭遇了一场尴尬:该基金会将埃及金字塔作为“新七大奇迹”的候选名胜,没想到被埃及高层人士迎头泼了一盆冷水,其高层官员甚至称“评选没有任何意义”,将此视作对金字塔的“降格”。评选活动的组织者访问埃及时遭埃及官员拒绝会面,想在金字塔附近召开记者招待会也被禁止。客观说来,这种拒斥或许是不必要的。但这种作法表达的强烈信号是:金字塔的价值不需你们来肯定;我们的文化自信不因外界的评价而确立。这种姿态值得参照。

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价值需要我们去挖掘、保护、诠释和认可。对此,或许需要制度性的助推。比如,法国早在1964年就曾对文化遗产进行过一次“大到教堂,小到汤匙”的总普查,并从此规定每年有两天是“遗产日”。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法国人的文化自信心由此大大增强。而且在法国的启发下,欧洲数十个国家也陆续开始举办这项活动,并于1991年确立了“欧洲文化遗产日”。据说中国也对文化遗产进行过总普查,也对文物进行分级,但问题是,这种普查是否囊括了中国各类精神和物质文明,是否持续有力地不断进行着?数据是否持续更新?普通民众是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呢?总之,中国自己的价值不能总等着外人去发现和承认,我们应该努力主导有关研究,以确保文化传承、传播的完整和客观,向世界展现一个内容更丰富、更有魅力的中国。郭之纯(人民网)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