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琪:略论隋唐十二生肖墓志的起源与装饰风格刘天琪

时间: 2014-06-21 11:35    来源:         点击:



【英文标题】On the Origin and Decorative Style of the Epitaphs with Twelve Animals which Representing the Birth Years in Sui and Tang Dynasties

【作者简介】刘天琪,西安美术学院。



墓志是我国丧葬礼制中重要的葬品。其源于秦汉时期的刑徒墓砖,用以志人与志墓;曹魏时期因禁碑之风渐与原来树于地表用以纪功载德的石碑相融合,从内容到书写,都与石碑相差无几;演进至北魏时期逐步形成定式,并且附加以志盖保护,其志文因为有褒赞或哀叹的铭文,遂称为墓志铭。隋唐时期是墓志发展的鼎盛时期,数量多,铭文长,志盖装饰异常丰富。其装饰不仅有鸟虫书、篆书等书体题铭,又有“四灵”、花草与八卦符号,而更具特色的是代表十二辰的动物生肖纹饰。

在墓志上刻绘十二种动物表示十二辰始于南北朝时期,隋代到唐初的墓志多有继承。到中唐天宝年间以后,以十二生肖装饰墓志蔚为大观,此风一直延续到宋代。其含义如同前代,以示天地间的时辰概念,象征墓主在阴间地府亦能知晓时辰。然代表十二辰的十二种动物被视为神灵,其中自然亦蕴含着冀求十二辰保佑之意。其刻划雕凿不仅表现出十二辰动物的灵动神采,也起到了装饰美化墓志的艺术效果。





作为墓志装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十二生肖纹饰样早在上世纪30年代的考古中就引起了重视。近些年,随着出土墓志数量的急剧增多,学术界对其分期、艺术风格等多有研究与讨论。但作为反映古代丧葬礼俗与文化意义的一种表象,十二生肖的起源一直是众说纷纭,学界并没有统一意义,我们择其要点讨论。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国内起源说与外国传来说两种观点。

其一,国内说。主要有以下三种起源:

一是以源于古代东方的占星术和阴阳历术,以林梅村先生为代表。他在《十二生肖源流考》中认为十二生肖的设计思想和中国古代占星、堪舆、卜筮等方术的历术有关,而其中的十二种动物则很有可能是从《周易》中所采纳并发展演变而来的。①

二是源自原始图腾崇拜。以刘尧汉、董家遵、詹鄞鑫先生为代表。刘尧汉在《“十二兽”历法起源和原始图腾崇拜》与詹鄞鑫《神灵与祭祀》中认为十二生肖源于上古人对十二辰的崇拜,以十二兽作为十二辰或十二月的神的代表。② 张蕴先生在《西安地区隋唐墓志纹饰中的十二生肖图案》一文中也赞同此观点,认为这种原始的崇拜在后来的文明推进中被道教接纳并结合,十二兽便演变为十二神。③

三是源自古代天文学和星象学。以李零、郑文光先生为代表。李零先生在《中国方术考》中列有《十二生肖的起源》一章,认为十二生肖源出于天文。所据为南朝梁萧吉的《五行大义》卷五《论三十六禽》。卷中有所谓“其十二属,并是斗星之气,散而为之人命,系于北斗,是故用以为属。《春秋运斗枢》曰:‘枢星散为龙、马,旋(璇)星散为虎摇光散为猴、猿。’此等皆上应天星,下属年命也。”④

另外,日本学者西鸠定生先生提出十二生肖由奇禽异兽演变而来,其用意是厌胜、驱邪。此观点源自三十六禽,仍为来源于天文学的另外一种说法。⑤

其二,国外传来说。主要是由印度传来,以马昌英先生为代表。其在《中国十二生肖起源探微》中认为,中国的十二生肖源于印度的十二神兽,古印度佛经十二神兽轮流值岁的故事应是中国十二生肖习俗的源头。他认为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统一了印度后,大力提倡佛教,并向中亚西业派遣僧侣使节宣传佛教,以鼠为首的十二神兽轮流值岁巡行阎浮提故事当在此时或稍前传入中业,被一些游牧民族包括匈奴所接受,演化为匈奴十二兽纪年的习俗。秦汉之际,汉匈往来频繁,十二肖兽习俗传入中国而盛行于东汉初年,并与传统的干支纪年合而为一。⑥ 从文献与考古材料来看,国外起源说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这是因为一、甲骨文上有后来代表十二生肖的汉字,虽然并未与生肖联系起来,但至少说明我国在商周之时就有关于生肖动物的记载;二、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二号秦墓发掘清理出的《日书甲种盗者篇》,学界认定该墓埋葬时间为战国末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77年)前后。⑦ 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出土的《日书甲种盗者篇》中也有关于十二禽的记载,该书的年代为战国末至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约三十年间。⑧ 在这两种书中,均有用十二地支配以十二禽来推测当日所发盗案中盗墓者的容貌特征、藏匿方位以及名讳范围,用于协助识破盗案。由此可证,十二生肖早在佛教传到中国之前数百年已有史料记载;三、1989年,盖山林在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发现十二生肖岩画。专家考证认定这幅生肖石刻图为春秋战国至前汉时期的遗物⑨,由此作者认为,十二生肖来源于我国上古时期表示时间顺序的十二辰,是古老的天文学、星象学与民俗相融合的产物,是先民们崇天象敬鬼神原始思维的综合反映。生肖文化的产生发展是个漫长的过程,在商代或更早的时代已经萌芽,周代、秦代以来渐渐成为体系,到汉晋时期大致定型,并与本土的阴阳五行学说发生碰撞而渐趋完善,魏晋南北朝以后就广为流传开来。⑩ 与代表四时节气的“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一样,十二生肖因其代表生死轮回,所以也就蕴含着古人意识中追求灵魂不灭的思想,其在演变过程中出现与十二辰的对应关系,反映了古人文化观念与自然信仰中的一种感性认知和理性象征。同时,十二生肖因其形象生动而表征具体,便被古人有意地运用到铜镜、墓室壁画与墓志图案纹饰当中了。





十二生肖最早是以动物原形、俑形和生肖壁画的形式在墓葬中出现的(见图一)。据考证,山东临淄北朝崔氏墓地M10出土的生肖俑是目前最早的生肖陶俑实例。(11) 山西太原王郭村北齐娄墓室四壁的上栏有以子午方位按顺时针彩画兽形十二生肖形象,为现存所见最早的十二生肖像壁画。(12) 而墓志上出现十二生肖装饰形象相对较晚,其产生可能受生肖俑与墓室壁画的影响。目前最早的实物资料是出土于成阳的北周宣政元年(578)独孤藏墓志。(13) 其十二生肖动物原形刻划于志石四侧的壶门内。令人奇怪的是生肖间排列顺序与后来有所不同,我们推测可能是与生肖的顺序尚未完全定型有关。北朝到唐初,十二辰生肖纹饰墓志与比其更早出现的四神纹饰墓志一样,只有等级较高的墓主人才能享用(14),其尺寸、雕饰纹样代表一定的官爵与地位。另外,目前考古所发现的刻有十二生肖与四神的墓志,大都集中于作为京畿之地的洛阳、长安周边,也可以旁证其为地位的一种象征,它的盛衰演变也能深刻反映出一个朝代的政治实力、经济状况与丧葬礼俗。







图一、生肖群俑(唐代墓葬出土)。上海博物馆藏。俑身高不足一尺,身着广袖长服,双手相拱,凝目站立。人形俑身与生肖头像结合自然,浑然一体,其形象刻划得惟妙惟肖,生动含蓄,反映了唐代高超的雕塑水平。







图二、隋《段威墓志》,开皇十五年(595年)。志石四边侧为十二生肖动物原形纹饰。十二生肖穿行在山林间,纹饰流畅,极富情趣。开后代墓志写意性十二生肖纹饰的先河。西安地区出土。







图三、唐《鄂国公夫人苏墓志》,显庆四年(659年)。志石四边侧为十二生肖纹饰,间以流云纹。延续隋代风尚,志主等级高贵,其十二生肖纹饰整饬,庄重。西安地区出土。







图四、唐《王涓墓志》,元和十三年(818年)。志盖四边侧刻划身着官服、手持笏板并已人格化的十二生肖纹饰。洛阳地区出土。

隋代国祚短暂,目前所见刻有十二生肖动物纹饰的墓志共13方,墓主身份都比较高贵。其样式大致都是与四神相配一同出现,四神纹饰通常刻于志盖四刹,而十二生肖则雕在志石四侧(见图二)。其中有8方是将十二种形象雕在志石四侧的门内,布局是墓志每侧开三个门,其排序均以刻在志石下方中间的子鼠为标志,其余按顺时针依次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雕刻纤丝毕现,文雅秀丽,延续北朝以来的刻划花草的风格。有唐一代,历时近三百年,墓志作为丧葬礼制的重要葬品,受时代与社会的风尚影响较大,所以刻有四神与十二生肖纹样的墓志因地域广大、文化差异等因素,其装饰变化殊多,地区差异也较为明显,因此艺术风格也不甚相类。一是作为京师重地的长安地区,因皇族贵戚、功臣大将多聚集于此,而其风格样式,到晚唐以前基本延续了杨隋以来的风气。如鄂国公尉迟敬德、永泰公主、高力士墓志等(见图三)。晚唐以后,开始在普通官员和庶人身份者(处士)墓志上使用。二是作为武周时期的神都洛阳地区,与长安有很大不同,就目前考古材料而言,基本上是庶人及品级相对较低的官员使用。但从两地十二生肖墓志的装饰风格上看,却一脉相承。唐初,文化与典制皆承杨隋,其文物制度与风格特征也类仿隋代。所见墓志装饰以四神、花草或壶门纹样为主导,十二生肖纹样少见,其装饰风格以整饬、凝重为主。从唐高宗永徽年间(650年—655年)开始,代表四季时序的四神与暗示生命轮回的十二生肖纹样相配的图案逐渐多了起来。所见墓志,多数的十二生肖动物奔跑于山林草木之间。其纹饰流畅,以刀代笔,任情刻画,极富情趣,如显庆四年《苏墓志》等(见图三),从盛唐到晚唐,十二生肖纹样在墓志志石与志盖上的表现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原生的生肖动物形象,也有宽袍大袖人格化的动物形象;既有手持笏板的人形生肖式样,也有头顶生肖动物的文官俑形式样(见图四)。此时的生肖装饰,多数有一定的规制,受当时线刻人物艺术的影响较深,风格以流美见长。三是太原及周边地区(包括北京、辽宁等地)的十二生肖墓志,因其远离京城,等级也不甚严格。因此,其装饰多数以随意刻划为主,雕刻潦草,追求形似神备。另有在志石边侧开龛雕凿生肖的墓志,可视为特例。

墓志上雕刻的四神与十二辰生肖动物形象,我们认为其意义不仅体现了装饰美化效果,更重要的是古人运用志盖的覆斗形制与墓志表面刻绘神灵动物纹饰来寄托生死轮回的灵魂不灭思想,并力图为逝者营造一个与天地同在的冥冥世界,希冀得到天地四方神灵的陪伴和护佑。从墓志上原生动物本身到人格化的十二辰动物的发展演进过程,不但表现出了人神结合的伟大艺术创造力,也体现了墓葬纹饰由自然天成到渗透人情世态的重要转折。同时,这些刻划生动、线条流畅、艺术表现力极强的生肖纹样,“不仅可以窥见当时的艺术风尚及其造诣,且亦可以做为断代的标准。”(15)



注释:

① 林梅村:《十二生肖源流考》,文载《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语言和宗教新论》,东方出版社,1995年。

② 詹鄞鑫:《神灵与祭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

③ 张蕴:《西安地区隋唐墓志纹饰中的十二生肖图案》,《唐研究》(第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④ 李零:《十二生肖的起源》,《中国方术考》,东方出版社,2000年。

⑤ 西鸠定生:《中国、朝鲜、日本におけゐ十二支像の变迁について》,《古代东亚史论集》,1978年。

⑥ 马昌英:《中国十二生肖起源探微》,《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7月。

⑦ 于豪亮:《秦简〈日书〉记时记月诸问题》,《于豪亮学术文存》,中华书局,1985年。

⑧ 秦简整理小组:《天水放马滩秦简甲种〈日书〉释文》,甘肃人民出版社,1989年。

⑨ 盖山林:《乌兰察布岩画》,文物出版社,1989年。

⑩ 李学勤:《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起源新证》,文载《文物天地》,1984年第3期。

(11) 山东省文物考古所:《临淄北朝崔氏墓》,《考古学报告》,1984年第2期。

(12)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市北齐娄墓发掘简报》,《文物》,1983年第10期。

(13) 员志安:《中国北周文物——北周墓葬发掘报告》,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3年。

(14) 赵超:《试论北魏墓志的等级制度》,《文物》2002年第4期。

(15) 夏鼐:《武威唐代吐谷浑慕容氏墓志》,《夏鼐考古学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61年。



来源:《美苑》2009年第2期第84~86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乐逊

    中国国学网...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