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之西晋灭亡(林洛)二(9)

时间: 2007-11-19 22:50    来源: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佚名     点击:

6.五胡纵论

说五胡史,不可不先辨民族之差异,文化之优劣,风气之变迁,制度之改革。

何者?

五胡那段历史给我们留下的是惨烈的教训,民族矛盾以五胡时候的处理方法,只能是给各民族造成深重的灾难。我们分析过去,是为了吸取教训,避免重复同样的错误。

后面所分析的民族、文化、社会风气、政治制度等方面,话题起源于五胡,但是成因却由于东汉、三国时期,而其中的某些规律却又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国的历史,甚至遗毒至今。谈历史不能够单纯的就史论史,要主要的是能够启发今天的人,所以分析又不能只拘于五胡史。

例如政治制度中的“九品中正制”,起源于曹魏改良汉代贤良举荐制,这种改良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晋朝就发展成为门阀士族制,就已经异化成为垄断和特权的制度。东晋灭亡后,北魏汉化运动又将东晋的门阀制度完全吸收,这点又需要与北魏的汉化改革得失加以区分。所以必然要将前因后果说清楚。

又如晋朝的社会风气是“清谈”,起源于汉代的“清议”,那是知识分子的觉醒,以群体的积极态度出现在世人面前,但是惨遭两次“党锢之祸”,有骨气也挺不过杀头,于是“清议”变成了逃避现实的“清谈”,而且随着司马氏的夺权,清谈之风愈演愈烈。这些来龙去脉,虽然表面上不是五胡时候的事情,但是直接对五胡史造成深远影响,不可不提。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果只读历史,不知今天,不吸取教训、不变通改进,那读历史也没有意义。所以从五胡史中更多的应该是了解历史,然后吸取其中的经验教训,而不仅仅是感叹那些惨烈,然后又若无其事犯同样的错误。

中国已经为这些偏见和迷信付出太多的代价了,已经足够警醒中国人了。我们需要看到过去和今天,提出疑问和思索。本文虽然不无联想丰富之嫌,但是以为这些教训对今天有很大的帮助,若能避免,善莫大焉。

但愿是闻者足戒。

整个中国历史上下数千年,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不是短短数千字能表述清楚的,我试图从五胡历史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为强调重点,难免有牵强附会、断章取义之嫌,更加上本人学识所限,纰漏在所难免。

不当指出,敬请指正,感激不尽。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