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四大书法家”(4)

时间: 2010-01-11 11:11    来源:    陈宁骏    人民政协网        点击:

 

    吴稚晖自幼学习大篆,是当代无敌的篆体家,他青年时期字就已经写得很好了。吴稚晖的石鼓文写得线条静穆,结体安然,好像没有那种跳跃性的躁动感,而且其落笔清新干净,线条在平直中又略带一点弯曲,使得字又生动灵活起来,通篇观之,则别有天趣。清末时,有一次江苏学政坐着大轿经过孔庙,在下马碑前没有下轿,恰好被吴稚晖看见,他气愤地拾起砖石向轿中乱掷,弄得学政十分狼狈。差役将吴稚晖捉住,转送南菁书院。当时山长(院长)是著名经学家黄玄同,这位老夫子对吴稚晖的尊孔精神颇为欣赏,从轻发落,只给予羁押三天、游街示众的处罚。学政也怕事情闹开有“非圣蔑贤”的坏名声,只好说了几句严加管教之类的话,便不再深究了。不过此事之后,无锡人背地里称他“吴疯子”。

 

    吴稚晖十分幽默,他曾笑析自己清代中举的原因:“这个举人是我骗来的,因为我写的文章不长,但是全部是用大篆写的,所以科举考官看不懂字,但觉得字写的很好,就把我录取了。”吴稚晖官衔很多,但绝大多数是挂个名的虚衔。他曾笑侃道:“开大会,把我这个所谓‘元老’请上主席台,照相让我站在前排,很像无锡惠山泥人‘大阿福’,放在橱窗里摆摆样子。”

 

    抗战时期,吴稚晖在重庆生活困难,便在重庆《中央日报》上登了则广告,表明开始鬻字(卖字)。直到抗战胜利,回到上海时,还是生意兴隆,被人戏称为“书画托拉斯”。他卖字得润笔金五六万之巨,生活水平大有提高。可是到1948年通货膨胀,法币贬值,兑换成金圆券,不久又雪崩几成废纸。外界对吴的篆书评价极高,他自己却并不十分认同。就像自嘲自己的文章是“狗屁文章”一样,认为当年考举人用篆书写诗骗骗主考先生而获名,现在写字收人钱真有点不好意思。

 

    吴稚晖虽以篆书见长,但他常在国民政府重要合影中用楷书题写标题。“中华民国总统就职纪念摄影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日”就是吴稚晖所题。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