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人的三教观念(2)

时间: 2010-11-15 13:34    来源:    闫孟祥    光明日报        点击:

 

    其五,三教“合一”。对于三教“合一”,此处定义为把三教合为一体。对此,学界往往以三教合祀,尤其明代三一教的创立为标志。考宋人记载,宋代三教合祀,视孔子、老子、释迦牟尼为所尊的圣人。

 

    分析宋代士人的说法,可见大多是从核心哲理立论,超越形式,决定对三教的取舍。刘子翚说:“不睹其本,各守其偏,圣人之道始离。互攻其异,不反其同,圣人之道始孤。”会而通之,则“道一而已”。他正是从“道”立论,分析各种思想,并使儒兼各家之长,他的认识显然超越了各家的形式。张商英说:“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以仁义忠信为道耶?则孔子固有仁义忠信矣;以长生久视为道耶?则曰夕死可矣。是果求闻何道哉?岂非大觉慈尊识心见性无上菩提之道也!”同时,他又以为,儒者常忘失根本,走向“期荣”、“谋禄”之路,而佛教则提供了其对道的回归,故倾向佛教,而非限于对佛教形式的信仰。他甚至提出:“若世间更有妙道,可以印吾自肯之心,过真如涅槃者,吾岂不能舍此而趋彼耶?”(《护法论》)在他这里,佛教具有了开放的一面。

 

    李纲则超越儒、禅的形式谈儒、禅,他认为,“颜渊问仁,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此非禅宗所谓心外无法者耶?”“凡《论语》所载,孔子与诸弟子问答之辞,无非明此一事,但学者不心会之,说其文而不记其实,故以吾儒为世间法,而以佛之所传为出世间法。殊不知其未尝异也。”(《梁溪集》卷135)

 

    由上可见,宋代士人三教观不拘泥于形式,而能够突破形式的原因,在于从“本”立论,这就使其必然强调融合。“本”与现代哲学“本体”概念相似。本既然是世间所有现象之“本”,建立在“本”基础上的“教”,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必然要向完善角度发展,即向形成包揽各方面的系统化方向发展,这是思想发展的必然规律。三教以其历史形成的关注,在各自的方面有其突出的长处,即:三家分别在治世、修身、修心方面形成自己的长处。当时的儒,虽然大多数士人的认识中根于道,但更多被认为是“正君臣、亲父子、厚人伦”(吴越王钱弘俶语,见《宗镜录》序)之教,而在具体的修行方法上则不足。而道教,即便其南宗祖师张伯端也说:“今人以道门尚于修命。”(张伯端《悟真篇》序)显然,道教炼养、修命的一面更突出。佛教各家论说不同,但总的来说,更多体现在一套较严密的空性道理为主导的出世修行方法,如宋孝宗说:“释氏专穷性命,弃外形骸,不染万相,而于世事了不相关。”“佛老绝念无为,修心身而已矣。”(《鄮峰真隐漫录》卷10)三家所长,正是当时人关心的主要三个方面,因此,三家向完善发展,最便宜的路径是三教结合互补。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