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人的三教观念

时间: 2010-11-15 13:34    来源:    闫孟祥    光明日报        点击:

儒佛道三教关系是中国文化的核心问题,对其研究,直接关系到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宋代是三教关系发展的重要时期,宋代士人三教观以三教根本相同为主,这种三教观是中国历史上和合文化的典型表现,具有高度的开放性,为以后中国宗教和合文化进一步奠定了基础。宋代士人三教观点有以下几个:

 

    其一,对佛道二教全面否定。这主要是理学代表人物的说法。朱熹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他较系统地对佛教、道教进行了批评。其对二教的批评,从“迹”入手,直至理的根本,全面否定。他说:“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黎靖德《朱子语类》卷34)

 

    其二,儒释道互补,迹异本同,以儒治世。这种说法是宋代帝王支持的说法,李纲可为代表,他说:“儒道释三家之敎,自汉以来鼎立于天下。……然则,治天下者果何所适从而可乎?曰:从儒。彼道释之教,可以为辅而不可以为主,可以取其心而不可以溺其迹。何也?七政之所加,五赋之所养,中于天下者为中国。而儒者之道,治天下之常道也。”(李纲《梁溪集》卷143)李纲以为,三家都是求道之教,但儒家根于道,而开出世间治理的措施,对于治理世间而言,应该以儒为主。

 

    其三,三教本同,儒为最完善之教。这种说法,刘子翚最为典型。他说:“圣人既没,歩骤圣人者日益众,此甲彼乙不能相统,心心有主,喙喙争鸣,承舛听讹,浸失其本。圣人之道散于百家,荡于末流,匿于学者见闻之外。……不睹其本,各守其偏,圣人之道始离。互攻其异,不反其同,圣人之道始孤。不有卓然英睿出焉,孰能引而归之,会而通之哉?夫道一而已,尧舜之心不间乎此。”(刘子翚《屏山集》卷1)在刘子翚看来,圣人既没,各家希望“歩骤圣人”,但往往不能真正完满,原因在于未能把握各家共同之“本”。“儒”是体会“本”之理并切身实行的人,因而,儒学应是最完善的思想。他主张要从儒的根本来论儒,而不能滞于儒之迹。

 

    其四,同于佛教人士见解,以为佛教高于儒学。张商英说:“余谓群生失真迷性,弃本逐末者,病也;三教之语,以驱其惑者,药也。儒者,使之求为君子者,治皮肤之疾也;道书使之日损,损之又损者,治血脉之疾也;释氏直指本根,不存枝叶者,治骨髓之疾也。”(张商英《护法论》)在张商英看来,三家只有佛教能对治人的根本问题,显然高于儒、道二家。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