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大禹、大禹治水与巴蜀文明(3)

时间: 2008-01-18 16:43    来源:    谢兴鹏     点击:

  自此,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古蜀人的活动和迁徙路线:茂县云盘山-江油大水洞-绵阳边堆山-新都宝墩村-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同时,它不仅为我们勾勒了巴蜀大地的先民从游牧到狩猎到农耕的发展历程,为大禹治水从岷江之源到成都平原提供了重要的考古依据,也为我们描绘了巴蜀文明的发展进程。

  (2)大禹治水促进了古蜀城市文明的发展。距今4500年至3800年的“宝墩文化”,是成都平原城市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古蜀大地即将跨进文明门槛的历史见证。而这一时期也正是大禹及其先祖在巴蜀地区生活的时期。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毫无疑问,岷江的治理在成都平原城市文明发展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鲧、禹治水将巴蜀文明播向华夏大地

  据冰川考察资料表明,唐虞时代,成都平原西面的横断山区因受高温气候影响,夏秋雨量集中,据长年统计,盆地西部5~10月降水量约占全年的85~90%,素有“西蜀天漏”之称,一旦夏雨集中,水流不畅,便酿成洪灾。因此,鲧、禹首先对给四川盆地中部的成都平原构成洪涝威胁的岷江进行治理,便是情理之中的事。汉水流域与巴蜀相连,曾是蜀汉政权统治区域,以此上推,唐尧时代应为古蜀国辖地。因此鲧、禹在治理岷江的同时治理汉水也是顺理成章之事。⑥

  正是由于鲧、禹治水成效显著,远近闻名,鲧才在中原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时,被尧选中负责治理洪水。鲧奉命治水的主要区域当是河、洛、济、淮、泗等地。禹继父业到中原治水也当是鲧治水的区域,在治平河、洛、济、淮、泗一带洪水之后,便转战长江中下游(含三峡)。

  在治水的过程中,鲧、禹将巴蜀先进文化带到足迹所到之处,促进了所到之处经济、 文化的发展,同时各种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碰撞、交流,使治水相对集中的黄河流域(中原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速度快于其它地区。这也是“宝墩文化”、 “三星堆文化”与“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既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的原因。

3、禹氏后裔为巴蜀文明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鲧、禹所处的巴蜀地区的水患得到先期治理,这里的人民安居乐业,加之号称“天府之国”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民生活相对富足;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和巴蜀文化的发展,也才有了广汉三星堆那样灿烂的文化。蜀人原居陕南汉中盆地及岷江上游。相传黄帝后代蚕丛、柏灌、鱼凫代为蜀王。西周时蜀王杜宇建都今郫县。疆域北至汉中,南到今青神,西达天全、芦山,东抵涪水。春秋时代建开明王国,移治今成都。居川西平原,从事农业。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前316年),秦灭蜀,其地置蜀都。⑦据此,我们可以说蚕丛、鱼凫、杜宇、开明都是大禹部族的后代,他们承袭了大禹治水功绩的余荫,受到人民的拥戴,带领古蜀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三星堆文化、金沙文化就是其杰出代表。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