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用人的一般标准和最高原则(3)

时间: 2012-06-11 10:02    来源:《曾国藩用人智慧全鉴》    林乾     点击:
  后来“忠”的含义表达的是为人不贰,为人忠诚,更多的是对国家而言,要公忠体国,尽心王事。“义”也演变成行侠仗义,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的义行。血性,是忠义赤诚的性格。一般而言,有血性的人疾恶如仇,敢说敢做,敢作敢为,不向邪恶势力低头。尤其是当别人有危难时能够挺身而出,而丝毫不顾及个人得失。曾国藩提出,忠义血性才是上上之选,是最好的人才。这就是说,人要有激情,有持久的激情,不能五分钟热血,虎头蛇尾,更重要的是敢于担当,有承担。他说:古往今来的英雄,并非一开始就一定要成为一个大英雄,而是有所激、有所逼而成就的。这就是说,“忠”是对一个组织而言的;“义”是对个人而言的;“血性”是有激情,有担当,敢作敢为。曾国藩挑选的接班人也好,重点提拔的人也罢,都是从“忠义血性”这个视角当中选择的。   曾国藩说,表面上看来,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四条标准,但不具备忠义血性,则不是最好的人才。最好的人才必须具备忠义血性这个上上之选的最高标准。如果一个人具备了忠义血性,即使前面的四条只具备三条、两条或一条,但也能够逐渐地将四条都具备了。相反,一个不具备忠义血性的人才,即使具备前面的四条,但最后临大难,在重大、关键的时候,还是不可靠。所以曾国藩说,忠义血性是上上之选。   他说,湘军之好处,全在无官气而有血性。若官气增一分,血性必减一分。若打仗能出则向前,入则殿后,此一端已有可为统领之质。又有血性而不忘本,有诚意而不扰民,若加意培养磨炼,将来或可成大器也。   而忠义血性大多具有朴实廉介的特点。因此曾国藩又延伸了他的用人思想,指出:大概观察人的办法,以朴实廉介为本质,有这样的品质再加上特殊才能,这样的人是最可贵的。如果没有品质,就是有长处也是靠不住的。“甘受和,白受采”,古人所说的人无本不立,其意义就在于此。   方宗诚观察到,曾国藩“平日取人,皆诚朴厚重一流,而不喜才华浮薄者。若德行文学之儒,则奉为上宾,出入谈论而不肯烦以吏事”。   胡林翼也说:   成就大业总以得人为主。子游为宰,首在得人。苟得其人,鸣琴可理;即长孺卧治,亦可理。不得其人,虽日夜操劳,而无济于治。求才之法,谋野则获,谋邑则否。野多朴而邑多巧,野尚质而邑尚文也。又说:天下强兵在将。上将之道,严明果断,以浩气举事,一片纯诚;其次则刚而无虚,朴而不欺,好勇而能知大义。要未可误于矜骄虚浮之辈,使得以巧饰取容。真意不存,则成败利钝之间,顾忌太多,而趋避愈熟,必致败乃公事。   前面提及,文官和武官各有四条标准,而忠义血性是上上之选。曾国藩还提出一个具体入手之处——检验人才能不能胜任,将来有没有发展前途的“五到”,这也是他经常挂在口头上的一句话。他说,办事情,人才要以“五到”为要。这“五到”分别是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和口到。   关于“身到”,曾国藩说,文官有身到的要求,武官也有身到的要求,就是要下基层。一个领导没有下过基层,就不是一个好领导。文官就要“亲验命案”,还要“亲巡乡里”,这个地方的每一个州县、每一个乡,你都要看一看。如果是武官、将帅,就应该“亲巡营垒”,探清敌方,包括太平天国那边的营垒是什么样子,这就是到第一线,下基层。   “心到”就是苦心剖析大条理、小条理、始条理和终条理。我们前面讲,曾国藩用人强调有条理,他说:“理其绪而分之,又比其类而合之。”   “眼到”主要有二:认真看公牍,着意看人,留心看人,看他是哪方面的人才。公牍,包括国家所有的大政方针都是通过官方文件下发的,公牍里面体现出一些政策上潜在的重大趋向。   “手到”就是每天去做,于人之长短,事之关键,随笔记录,以备遗忘。俗话说,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曾国藩一生留下许多日记,他随手记的文字非常多。   关于“口到”,曾国藩说,不能只凭上司的一纸公文就完事,还要苦口叮咛。千叮咛,万嘱咐,让下属真正体会你的思路和想法。   曾国藩说,做到了“五到”,再加上前面文官和武官的四个方面,再有忠义血性,就是非常好的一个人才。   在曾国藩的湘军高层里,李鸿章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咸丰十年九月,曾国藩派李元度驻防徽州,打了败仗。李元度这个人戴着高度的近视镜,很有才能,长于出谋划策,本是坐办公室的人。曾国藩想提拔他,让他驻防徽州。安徽就是由徽州和安庆的合称而来。曾国藩告诉他,你一定要改掉文人习气,尤其要戒浪战,一定坚壁自守。李元度防守徽州的时候,太平军李侍贤部天天骂他,说他是缩头乌龟。后来李元度违抗曾国藩坚壁自守的命令,出城一战,几千人的人马,几乎全都被吃掉。曾国藩很气愤,要给清廷上奏折,弹劾李元度,有革职、永不叙用之类内容。   按照工作分工,李鸿章负责起草这个奏折,但李鸿章说:“一定要参劾的话,门生不敢拟稿。”李鸿章心里在想,曾国藩这次识人不明,李元度出谋划策是其所长,临守战场是其所短。曾国藩说:“你不写,我自己来写。”李鸿章想以去留相争,因此说:“那样的话,门生也将告辞,不能留在您的身边服侍了。”曾国藩答以“听君自便!”李鸿章一气之下走出了曾国藩的幕府。李鸿章打算回南昌,中途到了湖北。胡林翼是湘军高层中最有贡献的,他是湖南益阳人,半路上把李鸿章拦到湖北巡抚衙门,劝李说:“你环顾天下,能够因依谁而起,我相信你最终能够发迹起来,但舍掉曾老夫子,似乎不好。”李鸿章回答说:“没有想到你老英雄也是这样看人。我原来把你当成豪杰之士,现在看来,我的眼光有问题。”胡林翼一再挽留的同时,立刻给曾国藩写信,说:“从面相上看,李是富贵之相,李某终将会发达,不若我们引之前进,足以张吾军。”让曾国藩一定把李请回来,曾国藩也意识到这样不好,立即写信把李鸿章请回来。在李鸿章的书信中,保留了多份他劝阻曾国藩不要弹劾李元度的信函。   李鸿章的作用确实很大。举一个例证,这也是曾国藩一生当中遇到的三大难题之一。1860年9月,英法联军攻占天津,直逼北京。咸丰皇帝在逃往热河之前,下令天下带兵之人,带兵保卫京师。如果皇帝被外国人抓住了,那真是奇耻大辱。因此所有臣子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道理,应该立即带兵前去。曾国藩接到这个命令后,感到十分为难。为什么?因为他制定的战略是在这个时候要把安庆拿下来。长江自源头至湖北省宜昌为上游,水急滩多;宜昌至江西省湖口为中游,曲流发达,多湖泊( 鄱阳湖最大,洞庭湖次之 );湖口以下为下游。长江中游,从武汉而下紧接着就是九江、安庆,下面是芜湖,最后是南京。如果把安庆打下来,太平天国就没有天险可以凭借,被攻灭是指日可待的事。而湘军进围安庆已有一年有余,现在如果撤兵,势必前功尽弃。   为此,曾国藩感到非常苦恼,他请所有的幕僚出主意,召开讨论会。李鸿章只说了一句话,八个字,“按兵请旨,且无稍动”。他说:“外国人已经到了家门口,所谓入卫只是一句空话,三国连衡,将来不外乎是这样一种结局,就是割地赔款。现在劳师远道而来,安庆距离京城遥遥几千里路程,每天急行军即使走百里路,还有粮草辎重,至少也要一个月,等你到京城的时候,城下之盟早签订了。”但是这个话又说不出口,曾国藩不是以忠诚为天下的表率吗?这样做就是不忠诚、不忠心。所以李鸿章用“按兵请旨”这四个字,实际是拖延。曾国藩随即向皇帝上了一个折子,请求皇帝在曾国藩和胡林翼当中,派一个人带军北上。那个时代没有像今天这样的信息传递手段,军报传递,六百里加急,往返也要十几天。等咸丰皇帝接到这个奏折的时候,他已经逃到了热河,让所有带兵的人都回去。李鸿章帮助曾国藩渡过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难关。   曾国藩本人不是足智多谋的人,但是精于算计,尤其善于吸收众人的智慧。曾国藩于咸丰十年五月初十的日记写道:   与希庵( 李续宜 )熟论安庆、桐城两军应否撤围,约沉吟二时之久,不决。中饭后得少荃( 李鸿章 )数言而决。因写信与胡中丞( 林翼 ),定为安庆、桐城二军皆不撤动。   当时尚未接到进京之旨,至九月六日,上奏请派他或胡林翼带兵入卫。以后多日记载皇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进京、和议已成等事,非常详细。直到十月初四,他接到不必带兵北上的廷寄,悬着的心才放下。日记写道:   旬日寸心扰扰无定,因恐须带兵北上入卫,又须进规皖吴,兵力难分也。今接奉此旨,可专心办南服之事矣。   随即,他又将无须北上的谕旨遍告各处。 class=’page’> 3 下一页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