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赵高(3)

时间: 2011-05-25 23:17    来源:《历史上那些非常君臣》    张振华     点击:
  刚开始由于这些兵是从劳改中解放出来的,还能带着激情和兴奋冲锋一阵,竟然还赢了几次。不过几场战役下来,能有抵抗能力去镇压革命的火焰吗?加上他们对政府早就不满了,听到对方冲锋的喊杀声,撒腿四散。大元帅见势不妙,向朝廷搬救兵,赵高一挥手,说这边宫廷和皇帝也需要人手保护,拨不过来。元帅章邯没辙了,万般无奈下赶紧向项羽举手投降。   秦王朝已经对战争没有任何免疫力。   在外患内忧的情况下,秦二世不知所措,其实更多的消息都被赵高封锁了。大的战争损失说成小的,让皇帝没必要担心;小的战争损失说成没有这回事。秦二世从登基以来一向信任赵高,所以也就无为了。但赵高有所作为,不过不是国防事务,而是准备向秦二世这个窝囊废瞄准。赵高从来都是从自己的野心出发,以计谋来为自己铺路。所以,在正式行动之前,他在朝堂上先做了一次民意测试。   这个测试非常著名,具有官场心理学的意义,后人给它起了名字叫“指鹿为马”。过程是很经典的,这个镜头值得回味一下。   某天上朝。皇帝在上,群臣在下。   赵高姗姗来迟,后面随从牵了一只鹿,直接进入了大殿。皇帝秦二世的早上会议一般都是几句话就散会,今天却是赵高自己又另外搞了个新活动。   秦二世很诧异,问,赵爱卿为什么牵一只鹿进来呢?   他这人很有勇气,也很自信,竟然对着皇帝的面,故意大声地问,陛下眼睛不是花了吧?这可是一匹马,你怎么说成是鹿呢?   殿下的群臣莫名其妙,不过都不敢插嘴。   秦二世揉了揉没睡醒的眼睛,定睛一看,没错,是鹿啊,赵爱卿不会弄错吧。   赵高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这明明是一匹马,皇上怎么都不认识呢?不信您可以问这些大臣们,看到底是谁错谁对呢?胡亥还没发话,赵高就转过身来向各位大臣征求意见。   这时大臣才感到压力了,这不是阴谋是什么?   答案不同的人可以划分为三派。精明圆滑的大臣知道这是赵高在测试大家,谁不跟着他的标准答案走,就不会有好下场,就赶紧低声下气说是马,确实是马。这一批投票数最多。另一派有点骨气的正直的员工坚持真理,表达客观事实说是鹿,这个票数最少,少得可怜。下来是中立派,有见解,但没骨气,不敢表达真理,只能低下高贵的头颅,做缄口无言状。当然这个票数居第二位。   尽管有不同意见,不过票数比较下来,还是赵高赢了。他笑着说,我的票数最多,是皇上错了吧。秦二世胡亥只能目瞪口呆,尴尬地傻笑。   这次民意测试还算成功。不过不是非常成功,因为还有反对票。   会议结束下朝后,赵高已经命人把那几个坚持真理的反对派登记在黑名单上了。没过几个礼拜,这些人就被清理干净了,以后上朝也就见不到他们的影子了。   赵高自信满满。打扫了潜在的障碍物,这下可以进行下一步行动了。   赵太监的第二次政变   赵高欣慰地感觉自己的权力胜过那个窝囊皇帝了。   上次测试之后,秦二世以为自己患了什么迷惑病之类的。于是赵高给皇帝找来太卜,这个宫廷巫医不用说是听了他的吩咐。于是秦二世就被说成是由于前次祭祀时没有正当斋戒造成的。赵高建议秦二世在上林苑重新斋一次戒,不过没坚持几天,皇帝就又山珍海味,胡吃海喝了。这天赵高又设计让秦二世练练箭,在里面打打猎,运动运动。这下可好,秦二世一箭射过去,却射中了一个服务人员,这个人当场毙命。   当然,没人敢定皇帝的杀人罪。赵高却让自己的女婿阎乐第二天给皇帝上奏说,发现一件命案,凶手杀了人,把尸体扔在上林苑里了。   秦二世心虚了。   赵高立马上前给秦二世提醒:皇上作为“天之子”,却无端射死一个无辜的人,这会受到“上天”的惩罚,上天会通过鬼神给您和这个国家降临灾难的。赵高一个吓唬,秦二世几个哆嗦。赵高趁机建议皇帝最好去别的行宫暂时避避风头,秦二世就这样给骗走,离开了朝堂。以后,赵高在朝堂上就跟皇帝一样,作威作福,全盘指挥中央机构。   赵高在打点着自己的计划。   陈胜吴广,刘邦项羽这伙反动分子已经让秦王朝摇摇欲坠了。秦二世这才开始发现自己火烧到脚后跟了。   但是黄瓜菜早就凉了,江山基本上都在赵高手中攥着呢。赵高也明白秦二世有了警戒心,先下手为强,对这个曾经的推荐人玩真格的了。   赵高派女婿阎乐带领上千士兵来到秦二世的行宫,只谎称要抓捕逃犯,便直接闯进去把胡亥这个窝囊废逼死了。秦二世这个可怜的家伙,死到临头了,还竟然妄想跟阎乐讨价还价。胡亥先希望能不能让他做一个郡官,接着又不得不妥协降低要求说,看能不能跟老婆一起做个平凡老百姓,人家不答应。无奈的秦二世叹声气,绝望地自己抽刀抹了脖子。   秦二世胡亥就这样窝囊地挂了,而且还是被自己曾经的推荐人给算计的。他原本就不应该当这个皇帝,他也完全没有资格胜任这个政治职业。他知道自己的地位,几乎是由赵高一手给扶上去的。从荣华富贵九五之尊到死都是赵高给他撮弄的,秦二世只不过是赵高的一个傀儡罢了。也许胡亥临死前才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自己悲哀的身份。   更可怜的是,胡亥被按照平民的身份埋进黄土了。他死时,还没过25岁生日呢。   天下不能一日无君,大家都信奉这句话。杀了皇帝,赵高很想坐这个龙椅,不过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停顿了一下,谨慎地想了想,觉得这样会引起嫌疑,别人的矛头都会指向自己。这可是更危险的事。   赵高权衡下利弊,没敢冒这个险。皇帝的位子做不做无所谓,只要能真正掌握着大权,那也跟做皇帝没多大区别嘛。赵高想到了另立新君的伎俩。   从前的政变就是那样搞的,赵高如法炮制。他选择了一个更年轻的人做接班人,这人是胡亥的一个侄儿,名叫子婴。就是所谓的秦三世。   聪明反被聪明误   赵高拥立子婴做了新君。   朝廷稍微换了个新面貌,但战乱依然不断,甚至更加激烈了。咸阳城周围一片战火。   掌握大权的赵高虽然不是皇帝,但他早把这个江山看做自己的。所以赵高觉得自己有责任来平息战乱,赶紧出面解决现实问题。他变成了外交家,四处奔波跟农民起义军项羽,刘邦等几个集团协商谈判,看能不能割地赔款,让战争消停下来。   再不行的话,赵高答应可以把嬴家王孙全部铲除,然后咱们平分天下。这个策略比较有吸引力,不过刘邦没有信,赵高的个人声誉早就扬名天下了,刘邦敢信任这么个无耻之徒吗?   赵高无功而返。焦头烂额的他在宫里思考着下一个阴谋策略。   但是,他忽视了这个稚嫩的新皇帝,危险就在跟前,就在身旁,就在附近。子婴可不是胡亥这样的软货色,他早就对赵高有了戒备心和行动计划。   这天是子婴到宗庙正式受玉玺的日子,但是子婴没有按时来。赵高就去催问这个接班人怎么这么磨蹭。这一去,赵高就走进了地狱。他的大限终于到了。子婴早已安排好杀手藏在附近,当赵高还在大声呼叫人家速度快点时,命就玩完了。   刀斧手全部向他砍去。一代宦官丞相就这样命丧黄泉了。   赵高在被砍的瞬间,可能觉得自己死得也太突然了吧,但是他不知道自己早就应该见阎王了。   子婴的接班政权太晚了,秦朝政权很快就塌了。刘邦进占咸阳,没有几个兵力的子婴明智地投降了。秦朝的寿命从这天就算结束了。刘邦大度地给了他一个活口。不过很快项羽也来了,子婴这次没那么幸运,被西楚霸王给解决了性命。   历史是血染成的,不论我们看哪一集,最后只能这样说。   读史鉴今   历史上忠臣的刚直不阿几乎个个都一样,而奸臣的阴谋诡计和招数却各有各的不同。   往往,小人几乎无一不是从一己之利出发,绞尽脑汁,运用阴谋诡计逐步钻营,最后竟然攫取到危险的政治大权,使得自己的野心得逞,然后为所欲为,无恶不作。诱导不懂事的小皇帝,实际上是为了利用皇帝的软弱,来实现自己的权力欲望。   有人说,赵高是中国历史上的绝版太监。没错。   他绝对开创了中国历史宫廷里“太监政权”的先河,他是太监里的先锋人物,也是后世所有臭名昭著的太监的楷模。   他是政治邪派里的天才,他的官场手段是独创的。   赵高这个太监的确是个绝版,也是始作俑者,一个宦官专权,飞扬跋扈的开创人,不过这种人的下场往往也是雷同的:死得很惨。   可以说,没有赵高,压根就轮不上胡亥做那个秦二世。他哥就自然成为继承人了,胡亥最多只能一辈子做个王爷。但是就因为赵高的阴谋,胡亥当上了皇帝。胡亥做了一年多皇位宝座,就又被弄死掀下台了。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胡亥只是个傀儡,他短短的人生是由赵高指挥的。秦二世的皇帝位子是赵高给他造就的,也是由赵高给毁的。他的九五之尊(实际上也没有多少权力),他的极端享乐,他的惨死,都是赵高一手策划的。   赵高是整场政治游戏中的幕后主使人。所有的贤臣良将都被他给断送了。利欲熏心的赵高要的是他一个人的权力和安全的利益,不幸的是,他没想到自己推荐的第二个继承人比上一个强,还是有能耐的。赵高给自己挖了个陷阱。   赵高的归宿是必然的。这样的终点也最适合他这样的人。多行不义必自毙,只能说死得恰到好处,死不足道。   在封建王朝的开始,就诞生了这样阴险的人物,以致在后来漫长的两千多年里,这样宦官专权的奸臣更是数不胜数,给整个国家、民族带来了许多恶果和血腥的教训。   我们可以深思一下,这不仅仅是人性的问题,封建专制制度才是其天然的土壤。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