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战乱是否和天象有关?

时间: 2010-10-08 11:34    来源:新浪博客         点击:
一个巨大危机出现之前,其中往往蕴藏了无数个小的危机。也就是说,任何情况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上战乱最频繁、竞争最激烈的十六国时期的到来,就是最好的验证。司马氏政权在北方的终结,其实早在八王之乱时,就已经露出了苗头。当时的西晋朝,简直乱成一锅粥,各个分封王侯全都瞄准了皇帝的宝座,捋胳膊挽袖子的大打出手,再也不记得什么守土有责,导致中原混乱、外防空虚。这就在客观上给了周边以可乘之机,最后晋室终于把自己赔了进去。

 
    匈奴人刘渊是最先起事并问鼎中原的。他称汉王建立汉国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304年,习惯上被认为是十六国时期的开始。几乎与他同时称王的,还有当时一个流民的领袖,巴氐人李雄。匈奴当年被曹操分为五部,但之间相距并不遥远,便于联合。况且,匈奴人本就有着复国的梦想,怀念着昔日的辉煌,他们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奇怪。而流民流向蜀地,也渐成规模,建立政权,也是大势所趋。
 

    刘渊和李雄,是最早建立政权的人,却不是最先起事的人。早在他们之前10年,西晋的边境就已经开始躁动了。晋惠帝元康四年,亦即公元294年,当时也是一个匈奴人叫做郝散的,举行了暴动,“攻上党(今天山西省东南部的长治、晋城一带),杀长吏”,整得很热闹。但这种类似饥民抢粮的突发性暴动,并不能持久,郝散很快被攻杀。元康六年(296年)五月,郝散的弟弟郝度元,联合冯翊(今陕西大荔县一带)一带的马兰羌人和卢水胡人一起反叛,攻占北地(今甘肃宁县西北)。这次起义不像郝散那般仓促,队伍发展很快,响应的人很多,一时间“秦雍氐、羌悉叛”。渐成一定规模之后,共同推举氐人齐万年为首领,起义军攻城略地,直接威胁关中。齐万年当时还“僣号称帝”,影响很大。太子洗马江统为此专门作了《徙戎论》,并上表朝廷,要求将这些少数民族“还其本域”(《晋书》)。
 

    这场战祸持续了四年之久才被平息,关中一带的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略阳、天水等六郡民流移就谷入汉川者数万家”(《通鉴》)。这些流民不亚于一场大规模的起义,流民越聚越多,“非汉中一郡所能振赡”,于是又流向蜀地,给成汉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太安二年(303年)五月,义阳(今河南信阳)人张昌举兵反叛,拥立丘沈为主,“伪号汉”,史称丘汉政权,一度“陷江南诸郡”。临淮(今安徽凤阳)人封云也举兵呼应,“自阜陵寇徐州”(《晋书》)。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