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侠——武与义的艰难选择

时间: 2007-08-14 13:43    来源:华夏历史网    佚名     点击:

《史记·游侠列传》云:“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隋唐时期,侠风盛行,其影响渗透至社会各个层面。侠为当时世人所推崇,许多诗歌对其进行赞颂,甚至向往憧憬。加上后世武侠文学的兴盛,使人们印象中的侠似乎为当世之豪杰,身怀绝技,放浪形骸,劫富济贫,义薄云天。不过实际却不尽然。

首先,身怀绝技并非是所谓侠的必要条件。《酉阳杂俎》续集中记:“坊正张和,大侠也。幽房闺雅,无不知之。”先不论此所谓侠者窥视女性闺房的行为与我们心目中的侠的形象不符,其人本身并未见有何武功。又,《说郛》中的进士崔涯、张佑“下第后,多游江淮,常嗜酒,侮谑时辈,或乘饮典即自称侠。”除了嗜酒,看不出这两个落第者有何绝技。

其次,所谓的放浪形骸,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还包含了极度纵欲的成分。侠大多不事生产,嗜酒、好赌、喜畋猎。如《新唐书·隐太子建成传》云:“资简弛,不治常检,荒色嗜酒,畋猎无度,所从皆博徒大侠。”《旧唐书·刘弘基传》记:“弘基少落拓,交通轻侠,不事家产,以父荫为右勋侍。”更有甚者无故杀人,任意破坏社会治安。

第三,并非所有称为侠者劫富是为了济贫,而且有的所劫也并非富,而是普通百姓。《新唐书》提到:“都市多侠少年,以黛墨镵肤,夸诡力,剽夺坊间。”这些身上有刺青的侠少年劫夺的目的明显并非济贫,而仅是相互间的比力斗勇。又《樊川文集·唐故岐阳公主墓志铭》中所记的“聚少侠狗马为事,日截驰道,纵击平人,豪取民物,官不敢问,戚里相尚,不为以为穷弱”,也是为了争勇好胜,强取民物,不但非为济贫,还给社会治安带来了严重的隐患。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