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历史上的政教合一(15)

时间: 2009-12-08 15:07    来源:         点击:

总而言之,不论是根据理论进行分析,还是根据事实进行归纳,不论是从正面,即从政教合一的三种形式来观察,还是从侧面,即从儒释道三教的政治关系来观察,甚至从反面,即从宗教与被统治阶级政治的关系来观察,都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中国历史上,政教合一的确是存在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这种政教合一,就是儒教与封建专制政治的结合。

注释:

①解?(即解?)者,一角之羊也,性知有罪。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论衡·是应篇》)

②所谓“恭行天之罪”(《尚书·甘誓》),“致天之罪”(《尚书·汤誓》),“共行天罚”(《史记·周本记》)。

③“孟懿子问孝,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

④侯外庐:《中国封建社会史论》,第104页。侯外庐在该书中,多次将武帝开始确立的正统思想称为“国教”。

⑤有趣的是,中国和西方的宗教在此时也都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革命:吸收了希腊哲学的基督教比之罗马多神崇拜和东方神秘宗教,吸收了先秦哲学的儒教比之以前的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显然是一种宗教革命。

⑥所谓“士农”高于“工商”。顺便说一句,这种社会职业上的等级观念,与印度教的“卡斯提”观念不无相似之处,不过它不如“卡斯提”观念那么严格和强调世袭罢了。

⑦《白虎通·三纲六纪篇》:“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故《含文嘉》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又曰:敬诸父兄,六纪道行,诸舅有义,族人有序,昆弟有亲,师长有尊,朋友有旧。”

⑧“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秦朝为时不长,后代的封建统治者则标榜“教化为本”、“以师为吏”。

⑨其实阿蒙霍特普四世的改革和宗喀巴的活动,当时也没有什么“宗教改革”的名称。即令是典型的“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的改革运动,欧洲人自己也只称为“改革”(Reformation),而不称作“宗教改革”(Religiousreformation)。据此,中国历史上几次大的宗教变革或意识形态(其核心是宗教)变革,何不能称为“宗教改革”呢?
数据统计中!!


注:本站上发表的所有内容,均为原作者的观点,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立场,也不代表浩学历史网的价值判断。

历史人物

更多>>

  • 和熹邓皇后

    和熹邓皇后 -------------------------------------------------...

  • 明宗

    历史 (1329.1-1329.8)在位,在位8月明宗,名和世,元武宗长子。...

  • 商纣

    商纣王(商纣)子寿 在位52年 商纣,姓子名辛,一名受,古音受,纣...

  • 李白

    李白 (701762年),汉族,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

  • (一)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号有虞氏,故称...